第181章 播种与等待(1/2)
雨夜的那个想法,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凡心里激荡起巨大的涟漪。他几乎一夜未眠,在电脑前疯狂地勾勒着“小店宝”的雏形:极简的界面、傻瓜式的扫码入库、手写输入销售、清晰的库存和利润报表……越想越兴奋,仿佛看到了一条铺满阳光的坦途。
然而,天亮后,当他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想法告诉赵磊和孙浩时,迎来的不是预想中的热烈响应,而是短暂的沉默和现实的冷水。
赵磊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林哥,想法是好。但针对便利店……这个市场太散了,单个客单价极低,推广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他们对价格极度敏感,我们收几十块钱一年,可能连服务器成本都覆盖不了。”
孙浩也挠头:“是啊,林哥。而且这种小店主,很多年纪大,手机都用不利索,让他们用APP记账?难度不小啊。”
兴奋的火苗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林凡冷静下来。他知道,兄弟们说得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便利店市场看似广阔,但开拓难度极大,盈利模式模糊,更像是一个公益项目。
“但我们之前,不就是太盯着‘大客户’,太想着‘高精尖’,才走得这么难吗?”林凡看着两位伙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这条路是难,是赚不到快钱。但它真实,接地气。如果我们能做出口碑,靠量取胜,未必没有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东西,真能帮到人。”
他顿了顿,回忆起雨夜老师傅的话:“我们不求一口吃成胖子。就先做最小可行产品(MVP),功能做到最核心、最简单,成本压到最低。先找几家店免费试用,听听反馈,快速迭代。就算最后不成功,也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赵磊和孙浩对视一眼,被林凡话语里的诚恳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感染了。确实,与其在原有赛道上挤破头,不如开辟一条新路,哪怕荆棘丛生。
“干!”孙浩一拍大腿,“反正最坏也不过如此了!”
赵磊也点头:“技术上没问题,架构可以做得非常轻量。”
新的战役,在悄无声息中打响。方向变了,节奏也随之调整。
林凡不再花大量时间研究高深算法,而是带着赵磊和孙浩,一头扎进了菜市场、小商品城、社区便利店。他们不再是西装革履的“技术专家”,而是穿着T恤短裤,挨家挨户拜访,陪着笑脸,耐心询问店主们记账的烦恼,看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流水账,听他们抱怨盘货的辛苦和算错账的亏损。
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被当成推销的驱赶也屡见不鲜。但偶尔,也会遇到像雨夜那位老师傅一样和善的店主,愿意多聊几句,甚至拿出皱巴巴的账本给他们看,提出一些最朴素的期望。这些真实的反馈,比任何市场报告都珍贵。
林凡把铺子二楼当成了新的“研发中心”。白板上画的不再是复杂的架构图,而是极其简单的操作流程图:扫码->输入数量->完成。一切设计围绕“十分钟上手”的目标。他们砍掉了所有非核心功能,追求极致的简洁和稳定。开发节奏也慢了下来,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好用”。
这种转变,也悄然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节奏。
林凡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熬夜,但回家的时间依然不固定,身上常常带着外面奔波后的汗味和烟火气。苏晚晴发现,他不再总皱着眉头对着电脑屏幕苦思冥想,而是经常拿着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各种草图和歪歪扭扭的字迹,有时还会对着空气比划操作步骤,嘴里念念有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