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开始调查(2/2)
靠在办公椅上,脑海里快速过了一遍项目流程,确认没有遗漏的关键环节,紧绷的神情才渐渐舒展。
接下来的几天,叶怀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核桃嫁接项目的监督推进中,项目每个环节都亲自过问,
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周海波牵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后,第一时间便启动了案件重启工作,
他带着两名资深政法干部直奔县公安局档案室,明确要求调阅黄泽天“意外身亡”案的全部卷宗,
小到现场照片的备注说明,大到法医鉴定报告的每一项结论,都要完整复印、封存带回。
回到政法委办公室,将卷宗铺满整张办公桌,逐页逐行仔细研读。
卷宗里对事故现场的记录堪称详尽:事发弯道的弧度、路面的干湿程度、车辆坠崖后的撞击痕迹,甚至方向盘上的指纹比对结果都清晰在册;
事故原因分析也无懈可击,各项证据与结论环环相扣,单从卷宗本身看,完全符合常规案件的归档规范,找不出任何程序或逻辑漏洞。
可让周海波犯难的是,无论是卷宗还是前期调查,都找不到关于黄泽天出事前行踪的关键信息,
卷宗里只字未提他事发前的具体行程,事故现场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
若想验证“黄泽天并非意外身亡”的猜测,必须先摸清对方出事前见了谁、去了哪、办了什么事,这些“前置信息”才是破局的关键,可现在却连一丝线索都抓不到。
立刻带着人赶到县委办,调取黄泽天出事当日的工作记录,翻遍了日程表、派车登记和办公室台账,最终只查到“下乡调研”四个字,再无更具体的地点或对接人员信息。
更棘手的是,当时负责跟随黄泽天的秘书和司机,都在那场“意外”中一同遇难,唯一能提供线索的人没了,整个调查瞬间陷入僵局,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与此同时,县公安局局长办公室里,气氛却透着几分凝重。
张磊坐在办公桌后,目光紧紧盯着对面的刑警队长陈刚:“张晓的事,你们办得干净吗?没留下什么尾巴吧?”
陈刚连忙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谨慎:“局长您放心,处理得很彻底,没留下任何痕迹。
不过……张晓在兴盛煤矿待了那么多年,认识不少工友,这么一个大活人突然消失,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熟人起疑心。”
“疑心也没用。”张磊摆了摆手,语气笃定,“矿上的人都是来挣钱的,流动性本来就大,
今天来明天走的情况很常见,只要没人刻意追查,谁会真的在意一个他的去向?没人会把他的‘消失’和别的事联系起来。”
“现在更重要的是盯紧周海波的调查进度。我想了一下,你主动申请加入他的专项调查小组,
你是刑警队长,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加入合情合理,这样既能随时掌握他们的调查方向,也能在关键环节上想办法拖延,方便我们把控局面。”
陈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应声:“明白,我这就去申请加入调查小组,按局长您的安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