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幕后道源 > 第78章 误差共振

第78章 误差共振(1/2)

目录

“织梦者”如同无形的幽灵,在星轨界域精密的信息海洋中游弋了相当于外界数十年的时光。它播撒下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认知尘埃”与“逻辑误差”,起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细小沙砾,只激起一圈圈迅速平复的涟漪,并未引起任何注意。

然而,量变终究会引发质变。

在星轨界域一个庞大的、负责协调数百万个次级算阵资源分配的“区域调度枢纽”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微小危机,正在酝酿。

这个枢纽的核心算法,原本完美无瑕,能够根据预设的优先级和实时需求,将计算资源如臂指使地分配到各个节点。但长期以来,它接收到的来自下游节点的数据,开始夹杂着越来越多、虽然微小却无法完全忽略的“非标准波动”。这些波动,部分源自被“织梦者”影响过的节点,部分则是在误差传递过程中被意外放大的结果。

起初,枢纽的自我优化程序还能轻松处理这些波动,将其平滑、修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在某种难以察觉的“共振效应”下,开始缓慢提升。就像一台精密的钟表,内部齿轮上沾染了越来越多的微尘,虽然每一粒都微不足道,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影响走时的精准。

终于,在一次应对归墟海突然加强攻击、需要瞬间调动海量算力进行防御演算的紧急任务中,这个区域调度枢纽,出现了其诞生以来的第一次可观测的延迟。

延迟仅有零点三秒,对于凡俗而言几乎无法察觉,但在以纳秒乃至皮秒为计算单位的星轨界域,这零点三秒的延迟,意味着成千上万条指令未能第一时间抵达预定位置,导致防御算阵的局部响应慢了半拍。虽然最终并未造成防线破裂,但那一瞬间的能量流转不畅与轨迹紊乱,如同平滑丝绸上出现的一个微小皱褶,清晰可见。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星轨界域的不同角落,类似的小型“意外”开始零星出现:

一个负责维护能量稳定性的谐波抑制器,因为长期接收带有细微偏差的相位数据,在一次常规调节中,发出了一个超出允许范围的错误波形,引发了小范围的能量涟漪。

一个高级战术推演程序,在模拟与归墟海新型攻击模式的对抗时,因其底层数据库中被“织梦者”无意间植入了少量不符合现有物理模型的“混沌变量”,推演结果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无法用现有逻辑完美解释的“最优解分支”。

甚至,在几个星轨族个体的日常信息交流中,开始偶尔出现一些含义模糊、不符合标准语法结构的“无效信息片段”,如同思维中偶然闪过的乱码。

这些事件单独来看,依旧可以被归类为“系统正常波动”或“未知背景干扰”,被太初星枢的日常维护程序记录、分析,然后暂时归档。

但这一次,太初星枢那绝对理性的核心,第一次在处理这些异常报告时,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超越了预设程序的……困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