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2/2)
“对对对!”朴慧珍兴奋地接话,“窦房结是发令员,房室结就像是接力区,稍微慢一点交接棒是为了让心房收缩完心室再收缩,不然就乱套了!”
崔成贤推推眼镜,补充道:“而且如果‘接力棒’传递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传导阻滞,会引起心律失常。”
在这样的碰撞中,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逐渐连成了线,织成了网。银珠很享受这种交流,这不仅能巩固她自己的学习,有时同伴提出的角度也能给她新的启发。她也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制作记忆卡片,如何利用图表归纳总结。
他们的学习小组渐渐吸引了其他一两个同样用功的同学加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圈子。当然,银珠仍然是其中最刻苦的那一个。她几乎是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图书馆,直到闭馆铃声响起。
她的勤奋,自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除了姜管理员,还有一位常常在医学馆区深处查阅古籍文献的老教授,姓金,是医学院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被返聘回来负责一些学术指导工作。金教授偶尔会在书架间踱步,或者坐在不显眼的角落看书。他好几次注意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神情专注的女孩。
有一次,银珠在查找一篇关于早期胚胎发育的德文文献时遇到了困难,馆内能找到的资料有限。她正对着复杂的德语单词发愁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道:“遇到难题了,孩子?”
银珠抬头,看到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她认出这是有时会在馆内见过的老教授,连忙站起身,恭敬地问好道:“教授您好。是的,我想找辛普森教授那篇关于神经嵴细胞迁移的经典论文的韩文译本或详细综述,但好像没有找到。”
金教授拿起银珠手边的文献目录看了看,点点头说道:“辛普森的那篇啊,确实是经典。韩文译本可能比较旧了,不一定有。不过,柳在洪教授前年在《韩国发育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相关的综述,引用了那篇论文,并且做了很深入的评述,你可以参考一下。”他准确地报出了期刊的年份、卷号和页码。
银珠又惊又喜,连忙记下说道:“太感谢您了,教授!我这就去找。”
“嗯,”金教授赞许地看着她,“你对胚胎发育感兴趣?这可是个深奥的领域。”
“我觉得很神奇,”银珠老实地回答道,“一个受精卵如何一步步演化出如此精密的结构,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畸形。理解正常,才能更好地理解异常。”
金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光芒说道:“很好的观点。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未来可期。”他顿了顿,又说,“图书馆是个宝库,但也不要只埋头于课本和指定参考文献。有时候,翻翻那些看起来‘过时’的旧期刊,或者跨学科看看其他领域的进展,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医学是发展的科学,今天的定论,明天可能就会被修正。”
“是,谢谢教授指点!”银珠由衷地感谢道。老教授的话让她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类似的小插曲偶尔发生。银珠的专注和礼貌,给几位常驻图书馆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像一株安静而坚韧的植物,在知识的土壤里深深扎根,贪婪地汲取着养分。
这天晚上,银珠照例学习到闭馆。收拾书包时,她发现崔成贤和朴慧珍也在不远处收拾东西。朴慧珍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抱怨道:“不行了不行了,今天必须早点睡,我感觉我的黑眼圈都快掉到地上了。”
崔成贤也一脸疲惫,但对银珠说道:“银珠同学,明天早上的生化课,那个调控代谢的图表我还有点模糊,你那份简图能借我参考一下吗?”
“当然可以,”银珠从书包里找出笔记,“给,我明天上课前给你。”
“多谢!救我一命!”崔成贤双手合十,开玩笑道。
三人一起走出图书馆。朴慧珍看着银珠在夜色中依然清亮有神的眼睛,忍不住感叹道:“银珠啊,我真的佩服你。每天都这么晚,你怎么保持精神的?我感觉我回去脑袋一沾枕头就能睡着。”
银珠笑了笑说道:“可能习惯了吧。而且,一想到还有很多知识没掌握,就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崔成贤感叹道:“跟你一比,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看来我得再加把劲才行,不然期末肯定被你远远甩在后面。”
朴慧珍也附和说道:“是啊,银珠简直就是我们的榜样兼压力来源!”
银珠被他们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别这么说,我们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在路口分手后,银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凉意,却让她感觉格外清醒。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内心的充实和收获感更是无比强烈。她回想起老教授的话,想起学习小组里热烈的讨论,想起自己一点点将复杂知识啃下来的成就感。
她知道,这条医学之路没有捷径。图书馆里度过的每一个夜晚,笔记本上写下的每一个字,与同学交流中迸发的每一个火花,都是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她并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是她通往独立和价值的必经之路。书山有路,而“勤”,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路径。她抬头望了望夜空中被都市灯火映得有些朦胧的星星,步伐坚定地走向那个亮着温暖灯光的小窗,那里,还有今晚的最后一点复习计划在等着她。
(第八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