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父女同心,暖阳破云(2/2)
银珠心里暖融融的,但并未得意,反而更加沉稳:“阿爸,您别这么说。您才是家里的主心骨。我也就是多看了几本书,喜欢瞎琢磨。咱们父女俩互相提醒,互相支持,这个家就乱不了。”她将功劳归功于父女间的良性互动,而非自己一人之功。
“对,互相支持!”郑汉采重重地重复了一遍,语气坚定,“银珠啊,你记住,无论你欧妈说什么,外面有什么风言风语,你都不要怕,安心读你的书,做你的事。天塌下来,有阿爸给你顶着。你的学业、你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阿爸现在能赚钱,足够支持你和明元完成学业。你不用担心家里,更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几乎是父亲能给出的最郑重的承诺和保证了。银珠的眼眶微微发热,她用力眨了眨眼,将那股湿意逼退,声音却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丝哽咽:“嗯!我知道,阿爸。谢谢您……有您这句话,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她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情绪,也将话题引向更积极的未来:“阿爸,您的作品能越来越受欢迎,这说明您的创作方向是对的,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我觉得,您可以趁热打铁,继续深耕这个领域,或者尝试一些更有深度、反映时代变化的题材。您的阅历和文笔,完全能驾驭更宏大的主题。”
“哦?你也这么觉得?”郑汉采的兴趣被提了起来,“阿爸最近确实在构思一个新故事,想写写咱们国家这些年快速变化下,普通人的选择和命运……不过还在摸索阶段。”
“这个想法太好了!”银珠立刻表示支持,“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命运,一直是文学永恒的命题。您有生活积累,又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出来一定精彩。我相信您!”她给予父亲充分的肯定和期待。
父女俩就着创作话题又聊了许久,从文学理念到市场反响,从故事构想到人物塑造,气氛融洽而充满智慧的火花。郑汉采仿佛找到了知音,谈兴甚浓,银珠也乐于扮演一个倾听者和鼓励者的角色。这场对话,彻底驱散了下午因母亲来电而笼罩在银珠心头的阴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理解、被支持、被认可的充盈感和力量感。
最后,郑汉采再次叮嘱:“银珠,时间不早了,你还要学习,阿爸就不多说了。记住阿爸的话,安心学业,注意身体。家里的事,有我。你欧妈那边……我会再跟她沟通的,你放心。”
“嗯,阿爸,您也早点休息,别熬太晚。写作重要,身体更重要。”银珠也关切地嘱咐。
放下电话,银珠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嘴角噙着一抹温暖而释然的笑意。客厅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和远处城市的霓虹光影,勾勒出家具朦胧的轮廓。与父亲这番深入而暖心的交流,像暗室里点亮的一盏灯,不仅照亮了眼前,更驱散了心底最后的一丝寒意。
她走到书桌前,并没有立刻开始学习,而是再次拿出了那本带锁的日记本。就着台灯温暖的光晕,她拧开钢笔,笔尖流淌出轻快而坚定的字迹:
“5月20日,夜。心境:云开雾散,暖意盈怀。
傍晚,阿爸来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显然已知晓下午与欧妈通话内容。
未待我言,阿爸先予理解与肯定,言我‘做得对,说得在理’。告知其稿费与版税喜讯,并明确表示已按此前商议之稳健策略规划,断然拒绝欧妈换房之议。此不仅为经济决策,更是态度之宣示,立场之坚定。
阿爸坦言,我的提醒使其避免可能之风险,赞我‘看问题透彻长远’,甚至戏言‘家未来或需我掌舵’。虽为戏言,然其中信赖与期许,重逾千金。我亦鼓励阿爸深耕创作,尝试更具深度之题材,父女相谈甚欢。
此番通话,如暖阳破云,彻底涤荡午后之阴霾。深切体会到,被至亲理解、信任与支持,乃世间最坚实之力量。阿爸一句‘有阿爸在,安心学业’,胜过千言万语。
对比欧妈之索取与偏袒,阿爸之支持与担当,高下立判。然心中已无波澜,唯存感恩——感恩尚有明理之长辈可依靠,感恩自己拥有独立判断与应对之能力。
经济独立赋予我说‘不’之底气,而阿爸之支持,则为我前行之路点亮温暖灯塔。吾道不孤,更有何惧?
明日,当以更饱满之精神,投入学业与规划。前路漫漫,然吾心笃定。”
合上日记本,银珠感觉自己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下午与欧妈的交锋,是划定边界、扞卫独立的实战演练;而晚上与阿爸的深谈,则是获得认可、汲取力量的暖心补给。这一张一弛,一冷一暖,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淬炼,让她更加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她重新摊开生物学笔记,台灯的光圈下,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图表似乎也变得亲切起来。她深吸一口气,沉静心神,很快便沉浸到知识的海洋中。这一次,她的专注度更高,效率也似乎提升了不少。内心的安定与充实,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
窗外,夜色完全降临,汉城的灯火如星河般铺展开来。银珠公寓的窗口,那盏台灯一直亮到深夜,像一艘夜航船上坚定的灯塔,沉默而执着地照耀着属于自己的航道。她知道,未来的挑战不会少,家庭的纷扰也可能再次出现,但此刻,她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清晰感——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有阿爸的支持,更有自己亲手构筑的、日益坚固的堡垒。这场逆袭医路、重塑家门的漫长征程,她走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
(第八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