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韩娱银珠:逆袭医路,重塑家门 > 第138章 理念共鸣,心灵相依

第138章 理念共鸣,心灵相依(1/2)

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理念共鸣,心灵相依

汉城初冬的清晨,银珠坐在医院休息室里翻阅着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研修资料,窗外飘着细雪。朴基正轻轻推门而入,将一杯热咖啡放在她面前。

又在看研修资料?他在她身边坐下,语气温和,听说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心脏外科是世界顶尖的。

银珠抬头微笑,眼角带着些许疲惫道:是啊,但三个月的时间太短暂了。我在想,是否应该申请更长的研修期。

朴基正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无论你决定去多久,我都会支持。记得吗?我们约定过要互相成就,而非互相束缚。

这时,银珠的同事李医生推门进来,看到两人交握的手,打趣道:郑医生,朴检察官,你们这样让我这个单身汉很羡慕啊。

银珠微微脸红,正要抽回手,朴基正却握得更紧,坦然笑道:李医生若是羡慕,也该找个能理解医生工作的人。

李医生摇头苦笑说道:难啊,现在哪个女孩子能接受男友整天泡在医院?还是你们这样同为专业人士的好,彼此理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医生离开后,银珠轻声问道:基正,你真的不介意我可能要在国外待更长时间吗?

介意?朴基正轻笑,我爱的正是你对医学的这份热忱。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深入交谈吗?就是在医院,你为那个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专业意见时,眼中的光芒让我心动。

银珠想起两年前那个下午,她还是实习医生,朴基正为了一起医疗事故调查来找她。那时他们谁都没料到,一场专业对话会开启一段如此深厚的感情。

周末,银珠和朴基正约在汉江边的咖啡馆,讨论她美国之行的细节。窗外江水悠悠,冬日的阳光洒在桌面上。

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戴维森教授回复了我的邮件,银珠兴奋地说,他对我提出的微创手术研究计划很感兴趣,邀请我参与他的课题组。

朴基正为她斟满茶说道:这是很好的机会。不过银珠,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对医学如此执着?

银珠沉思片刻说道:最初是因为哈莫尼的离世。记得我小时候,哈莫尼生病却得不到及时救治。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能真正帮助患者的医生。

而我是因为哈拉波及的影响。朴基正望向江面,小时候哈拉波及看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那种正义感让我选择了检察官这条路。

所以我们本质上是一类人,银珠微笑,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

朴基正点头说道: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共鸣,让我觉得我们是如此契合。银珠,你不必为出国研修感到任何顾虑,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谢谢你的理解。银珠感激地说,其实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在引进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不让医疗成本变得遥不可及。这是我在美国想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很实际的思考。朴基正赞赏道,法律也是如此,再完美的法律条文,如果不能惠及普通民众,就失去了意义。

两人的对话从个人规划延伸到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越发深入。

几天后,银珠接到金珠的电话,声音中带着罕见的兴奋:银珠,我的散文集《裂缝中的光》被出版社接受了!主编说很喜欢我描写现代女性处境的角度。

银珠由衷地为金珠欧尼高兴:太好了!这证明你的写作确实打动了人心。

其实这要感谢基丰君的建议,金珠语气温柔,他说真实的感受最有力量,鼓励我写下退婚后的心路历程。

银珠敏锐地捕捉到金珠称呼的变化——从朴老师变成了基丰君。她微笑道:看来你和基丰相处得很好。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金珠轻声说道:他和李炳昊完全不同。他尊重我的写作,理解我的过去,从不认为女性就该相夫教子。

因为基丰自己就是个艺术家,银珠理解地说,他明白追求梦想的价值。

是啊,金珠语气轻快,他正在编排一支以女性自我觉醒为主题的现代舞,邀请我为舞蹈撰写文案。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银珠感到欣慰。金珠从退婚的阴影中走出,重新找到人生方向,这比任何成就都让她开心。

明元和胜美的订婚仪式筹备进入最后阶段,小两口却因为一件小事产生了分歧。

胜美想在订婚仪式上播放我们从小到大的照片合集,但我觉得太私密了。明元向银珠诉苦。

胜美则有不同看法:我觉得两个家庭的融合是件美好的事,为什么不能分享?

银珠思考后提出折中方案: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且得体的照片,配上适当的解说,既展现感情,又不失分寸。

朴基正也赞同:仪式重要的是传达真挚的情感,而非炫耀。明元担心隐私可以理解,胜美想要分享美好也合情合理。

在银珠和朴基正的调解下,明元和胜美各退一步,决定精选部分照片,由银珠和朴基正帮忙把关。

事后,朴基正对银珠说道: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理解双方的出发点,找到平衡点。这和我们处理案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银珠点头道:医学也是如此,有时需要在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间寻找平衡。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只有最适合具体个体的选择。

两人相视而笑,再次感受到彼此思维的同频。

一个寒冷的夜晚,银珠和朴基正在医院值班室相遇。银珠刚完成一台急诊手术,疲惫地靠在墙上。

又是车祸伤员?朴基正递给她一杯温水,敏锐地问道。

银珠点头,语气沉重道:酒驾。两个年轻人,一个可能终身瘫痪。每次看到这种本可避免的悲剧,我都感到无比痛心。

我理解这种无力感。朴基正轻声说,上周我处理一起家暴案件,受害者不敢指控施暴者,因为经济上依赖对方。法律制度再完善,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银珠抬头看他:但我们不能因此停止努力,对吗?就像你经常说的,正义需要坚持,而非完美

你记得我的话。朴基正眼中闪过感动。

当然记得。银珠微笑,就像你记得我对患者说的治疗是过程,希望是动力

寒冷的冬夜,两颗心因共同的价值观而温暖相依。

郑汉采的新书创作遇到瓶颈,找银珠谈心。我想在书中探讨金融危机对人性的考验,但总觉得深度不够。

银珠思考后建议道:阿爸,不妨多关注普通人在危机中的坚守。比如医院清洁工大妈,丈夫失业、儿子辍学,她却依然认真工作,说医院干净了,病人就好得快些。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更打动人心。

郑汉采茅塞顿开说道:说得对!我太执着于大叙事,忽略了细微处的光芒。

朴基正恰好到来,加入讨论说道:法律也是如此。真正推动法治进步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案,而是普通人对公正的日常坚守。

三人的对话从文学创作延伸到社会价值,颇有共鸣。

银珠看着阿爸和恋人,心中充满感恩。不同的专业领域,相似的追求,这种精神上的共鸣是她最珍视的财富。

金珠的散文集校样出来后,她邀请银珠和朴基丰一起讨论。咖啡厅里,朴基丰认真地对金珠说道:你的文字有力量,因为它真实。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的价值。

金珠感动地点头道:谢谢你一直鼓励我。

银珠观察着两人的互动,发现他们不仅在感情上融洽,在艺术创作上也相互启发。

其实医学和艺术是相通的,银珠说,都需要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