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捕鱼(2/2)
俺抄,抄,抄,抄……任何一网抄下去都有几条鱼。水太凉,这么差劲的体质没过几分钟就有点扛不住,于是,刘智哆嗦着上岸,在午后温暖的阳光里体如筛糠、牙齿犹如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
大牛他们三个忙得不亦乐乎,还在忙着用藤条串鱼,已经有五大串,不会少于30斤。河里有这么丰富的鱼类资源,一个个的竟然还会饿得半死不活,这是什么原因?
“这些鱼怎么吃?”刘惠凑上前来,冷不丁地问了这么一句。
听后情不自禁地怀疑人生,心里在抓狂,难道婆姨没吃过鱼?于是,刘智赶紧反问:“你真的不知道?”
“俺是真的不知道,从前听爹娘说过鱼刺会卡死人,味道也不好、很难吃的想吐的这一种……”刘惠低头轻声回答,两眼有点茫然。
哦……听后刘智马上明白了,这是鱼刺害人呐;并且,这个年代缺少各种调料、不懂烹饪,鱼腥味严重,吃了想吐也是属于正常;还有一个问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拿什么去捕鱼,衣服都没的穿,瘦成麻杆一样的,下水就能漂走!
“咱们回家,回去俺教你们怎么吃鱼!”刘智催促,感觉有点不舒服,入水几分钟,原主体质太差,大概率要感冒发烧,必须得回去先吃药。
总共六大串鱼,大牛身上挂两串,二牛两串,土根和刘惠各一串,刘智光溜溜地走跟随在婆姨后面、几步一哆嗦。
太阳已经西斜,清风徐徐不再温暖,回去的路不是路,是荒野,也许曾经是阡陌交替、庄稼无垠的吧!
刘智不时地弯腰采摘药草,蒲公英、败酱草、马兰头都是嫩绿得可爱,可以焯了凉拌,或者炒肉,或者饺子,或者包子,或者煎饼果子……味道顶呱呱,想得挺美,美滋滋的美。
刘惠一直紧跟着刘智,不停地解答疑问。当走上山道的时候,身后的影子细长,就像是这个年代的苦难人生,越来越长,摆脱不了。
原来,刘大牛的爹是山寨大寨主,年少时在朔方郡戍边;匈奴、乌桓和鲜卑等蛮夷经常单独或者联手破关劫掠……尸殍遍野,十室九空,满目苍夷!能活着回家的都是伤残,刘土根的爹也是如此。刘智身体原主和婆姨的爹都是先后死于抵御蛮夷入侵的战争之中,两个人的娘也先后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胡人,过来抢占或者霸占土地,特意让土地荒废成牧场,而朝廷仅仅派兵死守各个郡城,根本不管乡下老百姓的死活!哦……原来如此啊,并州的汉人老百姓真的很可怜,被胡人屠杀,被官府压榨,被世家大族们掠夺……总之,人命如草芥,草民想要多活一天都是很难。
想要活着,只能逃往深山野林,于是,原主也成为了其中一分子。刘惠说大家上山已经好几年了,从来没有抢劫过邻近的幸存下来的村民;抢劫过一次路过的甄家商队,结果悲剧了,面对奔腾而来的全副武装的甄家护卫队,一个个逃得比兔子还要快,逃得慢的被追上的都被砍了脑袋;去年中秋的前一夜,大寨主带人在半夜里偷取胡人的牛羊,想让大家伙在中秋夜这一天能够吃点肉;不料,去的时候天上大月亮,回来的时候乌云密布,十全十的都是夜盲症,不得已,丢了牛羊、手牵着手慢慢返回到山寨。幸好,在返回途中没有被胡人发现。
今夕是何年、皇城在何方……等等这些问题,刘惠是一问三不知,唉……回到山寨再说吧,也许大牛他爹能够告诉答案。
藤条串子上的鱼不时地挣扎一下,这就是所谓的垂死挣扎。山寨入口被夕阳的红光淹没,仿佛有波涛汹涌。藤条串子上的鱼,不再挣扎,彻底地死了。
突然,刘智往后倒下了,直挺挺的,光溜溜的,像是红色潮流中的一条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