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豆腐宴帮大忙(2/2)
不让潘丽帮忙,她非得帮忙,刘智也是服了,看着她在推磨时更加迷人的大翘臀、更加凶悍的一对大凶器,差点鼻子飚血。围观群众里,竟然有人眼睛都看得直溜了、脖子伸得老长,像是一只只发呆的鸭子。
刘智目光阴冷,冲着他们哼哼了几下,于是,这些色坯马上低头或者闭眼。军师刘智,他们惹不起,色胆包天的那一个,早已被潘丽一个巴掌呼死了,这两个谁都惹不起啊。
接着,大麻布滤渣,把豆渣留着备用,豆渣的用处多着呢!
然后,一个个大陶锅煮豆浆,想喝豆浆,可以预先添加5~10倍的温开水,煮开后,加点粗盐水,这就是咸豆浆;想喝甜豆浆,想屁吃呢,这个年代没有白糖。
想吃豆腐脑,可以预先添加2~3倍的温开水,煮开后,一边搅拌一边添加盐卤水或石膏粉;如果没有盐卤水,粗盐水也可以;搅拌次数需要严格控制,变化速度很快,一桶豆腐脑马上成型;一碗豆腐脑,加点盐水,洒上葱花,味道美滋滋。
盐卤的主要成分,除了氯化钠、氯化钾,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粗盐,杂质比较多,除了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二价钙、镁离子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即胶体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一定量的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这个年代的清水(井、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煮开后产生的白色水垢就是钙质,所以,在稀释豆浆时,得使用温开水,以保证质量的可控性。
21世纪的自来水,几乎没有钙质;做豆腐,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代替盐卤和石膏粉。
桌面洗洗干净,放上一个木板方框,上铺一块大麻布,倒上豆腐脑,挤压水分直到豆腐成型。
由于调料和食材的匮乏,刘智做了豆腐炖蘑菇、家常豆腐、青菜炒豆腐、羊油炸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渣炖腊肉。潘丽是一个小吃货,喝下一碗豆浆,吃了两碗豆腐脑,面对一桌豆腐宴,又是一顿猛吃。
潘文看刘智,越看越喜欢,于是,和大寨主推杯换盏,有说有笑的,气氛十分的融洽。
围观群众大多是潘丽的族人,灰生和罗崇像是老师傅,热情地进行现场的技术指导,于是乎,之前的矛盾马上消失不见,双方的“鱼水情”关系迅速地升温。
小妹、他娘和一群女人也来到现场,大家学会了做豆腐,当然得学做菜,于是,刘智被拉来拉去的,忙得不亦乐乎。
上潘屯的这个夜晚,又是一个狂欢夜,因为刘智,也因为豆腐的问世。
潘文喝醉了,大寨主也喝醉了,于是,刘智搀扶起大寨主、要回去休息。潘丽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像是星月的泪光,手足无措,欲送还留。
两人踉跄着离去,夜风清冷,唤不醒沉醉的大寨主;暗淡的月光,让人看不清远方,刘智侧身回头,看到潘丽依然站在家门口,四目相对,互相清晰可见的深情。
刘智冲着潘丽大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潘丽听后,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一句真的听懂了,内心在隐隐作痛。
原本烂醉如泥的潘文,忽然睁开眼睛,一脸惊骇的表情,哇……天纵奇才啊!想起早逝的伉俪情深的婆姨,也是泪流满面。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