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忠犬行动:律师团队追责+技术溯源(2/2)
“忠犬行动”中,六人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让追责和溯源行动高效推进,成效显着。
沈亦舟利用自己的新媒体资源,配合律师团队发布追责进展公告。他在直播间实时更新案件动态,公布侵权团伙的查处情况,不仅让消费者看到行动的决心,也向行业传递了“侵权必被查”的信号。有网友在直播间留言:“支持你们维权,只有这样,真正的非遗产品才能走得更远。”他还收集了网友提供的多条侵权线索,为技术溯源提供了额外助力。
赵村长则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深入城郊作坊聚集地走访。他伪装成收购手工艺品的批发商,从村民口中打探到了侵权作坊背后的组织者信息。有位老村民透露,这些作坊都受一个“王老板”操控,统一提供原材料和设计图,再回收成品销往外地。赵村长将这一线索及时反馈给律师和技术团队,成为锁定幕后黑手的关键一环。
苏医生虽然不直接参与追责和溯源,但他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可或缺。他为律师团队和技术小组准备了提神的养生茶和营养餐,还在临时办公区放置了应急医疗箱。得知技术小组需要熬夜破解数据,他特意调配了助眠的草药包,帮助大家缓解疲劳。这些细节让团队成员精力充沛,保障了行动的顺利推进。
陈曦则全程协调各方资源,成为行动的“总指挥”。她一边对接警方和海关,推动跨境追责的落地;一边沟通技术专家,解决溯源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不时与合作品牌同步进展,稳定对方的合作信心。当得知侵权团伙的资金账户被冻结时,她第一时间联系银行,确保赔偿款能顺利返还给受损方。
扩大战果,推动行业保护升级
“忠犬行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警方根据技术小组提供的线索,成功抓获了以“王老板”为首的侵权团伙,捣毁了12家关联作坊,查获侵权设计图500余张,涉案金额达300万元。法院对首批5家作坊的民事案件进行了判决,判处对方赔偿基金会和合作品牌经济损失共计65万元,并公开道歉。跨境追责也有了突破,东南亚的合作律所成功查封了两处假货仓库,追回了部分侵权产品。
更重要的是,这场行动推动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升级。林砚舟和周教授联合技术团队,将非遗纹样数字备案系统免费开放给中小非遗机构和传承人。该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操作简单,传承人只需上传纹样图片,就能完成确权备案,有效降低了侵权风险。
陈曦还联合律师团队,编写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指南》,详细讲解侵权维权的流程和技巧,免费发放给传承人。不少传承人看完指南后,主动联系基金会,申请将自己的手艺纹样纳入备案系统。周教授则推动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未来将对非遗知识产权维权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尾声:行动落幕,守护不止
“忠犬行动”圆满落幕的那天,六人在庭院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庆祝。律师团队和技术小组也受邀参加,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行动中的趣事和感悟。
律师团队负责人感慨道:“做了这么多知识产权案件,你们是最较真、最团结的团队。正是这份坚持,才让这场行动如此成功。”技术专家也表示,愿意长期为基金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完善非遗纹样保护系统。
陈曦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感慨:“这场行动,不仅是为了挽回损失,更是为了守护传承人的心血。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她举起茶杯,“未来,我们还要继续筑牢保护屏障,让非遗技艺在安全的环境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夜色渐浓,竹编灯笼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忠犬行动”虽然结束了,但“忠犬联盟”守护非遗的脚步从未停下。他们用行动证明,非遗不仅需要传承和创新,更需要坚定的守护,而这份守护,终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稳稳地扎下根、开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