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迎立之辩,决断未来(2/2)
战略方向就此确立。
然而,郭嘉却又抛出一个问题:“策略已定,然则,那位即将到来的种监军,可是个信奉‘君君臣臣’的正统名士。我等这套‘尊汉不尊曹’的说辞,恐怕瞒不过他,也难以取得其认同。若他在州牧乃至天下士人面前痛斥主公‘虚伪’、‘无君无父’,岂不麻烦?”
戏志才淡然一笑:“故而,需请一位身份特殊、足以令种劭此类名士慎重对待之人,来为我等‘正名’。”
众人一怔:“何人?”
就在这时,堂外亲兵禀报:“主公,蔡先生遣侍女送来书卷一份,言乃其近日整理蔡公遗稿时,偶有所得,或对将军今日之议有所裨益。”
刘昊心中一动:“呈上来。”
那是一卷誊抄工整的帛书,上面并非经义文章,而是一篇蔡琰亲笔所写的短论,题为《论边镇牧守之权宜》。文中引经据典,论证了在朝廷失序、权臣当道之际,边疆重将为保境安民、存续汉祀,有权暂代朝廷行使部分职权,乃至“奉天讨逆”,这非但不是僭越,反而是忠贞体国的表现。文笔犀利,论据扎实,通篇洋溢着对汉室的忧虑与对“权宜之计”的辩护。
堂内众人,尤其是戏志才、郭嘉这等精通文墨之士,看完之后,不禁拍案叫绝!
“妙哉!此文一出,我等之行,便有了经义上的依据!蔡先生真乃雪中送炭!”戏志才赞叹。
郭嘉笑道:“这位蔡先生,不愧是蔡伯喈之女,厉害!有她这篇文章,种劭若想从经义上驳倒我们,就得先驳倒蔡邕的学问!看他有没有这个胆子!”
刘昊心中感慨,蔡琰此举,无疑是在用她最擅长的方式,表明了对他的支持。
“立刻将此文抄录散发,令并北文吏士人皆能阅之。”刘昊下令,“待种监军到来,便以此文之精神,与之周旋。”
战略已定,应对之策也已备好,众人心下稍安,正准备散去各自准备,那名之前汇报监军动向的影卫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径直走向郭嘉,递上一枚更小的蜡丸。
郭嘉捏开蜡丸,只看了一眼,脸上的嬉笑瞬间收敛,变得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诧。
“奉孝,何事?”刘昊察觉有异。
郭嘉深吸一口气,将纸条递给刘昊,声音压得极低:“主公,影卫从许昌皇宫内线冒死传出的消息……陛下……陛下恐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已有旬日,消息被曹操严密封锁!御医进出频繁,但情况……似乎很不乐观!”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汉献帝病重!这可能意味着什么?曹操会如何应对?如果天子突然……那“尊汉讨曹”的大义名分,又将置于何地?刚刚确定的战略,瞬间面临着巨大的变数!
刘昊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纸条被他攥得紧紧。堂内刚刚轻松下来的气氛,瞬间又冻结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昊脸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戏志才疾声道:“主公,此消息千钧重!必须立刻核实!若属实,则天下局势将剧变!我等策略,恐需立刻调整!”
郭嘉也沉声道:“而且,种劭此时前来……是巧合?还是他也得到了风声?甚或……他本就是带着某种特殊使命而来?”
刘昊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声音沉毅如铁:“消息严格封锁,仅限于此堂之人知晓。奉孝,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代价,核实许昌情况!志才,重新评估所有策略,做最坏打算!元绍,加强对种劭一行人的监视,我要知道他每一个举动,见过每一个人!”
他停顿了一下,望向南方,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看清许昌城内的真相。
“至于迎立之辩……暂且压下。待迷雾散开,再行决断。”
未知的风暴,似乎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美稷城的未来,再次充满了巨大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