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雄的反应(2/2)
荀彧微微蹙眉:“明公,若袁绍猛攻壶关,刘昊西顾不暇,壶关有失,则上党危矣。上党若失,并州门户洞开,袁绍势力大涨,于我不利。是否令子孝将军陈兵岸北,以示威慑,或……伺机而动?”
曹操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文若,你看错了。此刻最急的,不是我们,是袁本初,是刘昊。让他们先去斗,去争,去抢那个不知道真假的‘玉玺’。我们,隔岸观火即可。”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扫过黄河,掠过并州,最终落在西凉广袤的土地上:“刘昊若胜,必与袁绍两败俱伤;若败,西凉铁骑东进,首当其冲仍是袁绍。至于我们……”他回头,看向程昱,“仲德,派去西凉的使者,有回信了吗?”
程昱躬身:“已有接触。韩遂、马腾彼此猜忌,皆欲结好明公,以为外援。尤其马腾,其子马超,勇则勇矣,然性骄矜,似对韩遂多有不满。”
“很好。”曹操点头,“继续接触,多加挑拨。许以官爵,赐以金帛。告诉他们,谁若能取得刘昊或袁绍项上人头,或者……献上那‘墨家遗秘’,凉州牧,便是谁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告诉校事府,加紧对荆州刘表的渗透。刘景升老矣,其子嗣暗弱,内部派系林立。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南下的时机,会比西顾更早到来。”
曹操的布局,深远而冷静,仿佛一个高超的棋手,并不急于吃子,而是悄然布网,等待着对手出错,等待着那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太原城,镇北将军府(临时)。
与邺城的躁动、许都的幽深相比,此时的太原城,虽戒严森肃,却透着一股乱中有序的韧性。
戏志才强撑着病体,坐镇府中,不断接收着来自各方的情报,加以梳理判断,又将一道道指令发往各处。脸色苍白如纸,咳嗽不止,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戏先生!侯主簿队伍已安全入城!墨家女已移至密室,由最好的医者看护,暂无性命之忧!”一名文吏禀报。
“戏先生!熊都尉处战报!已成功拖住西凉军,敌军弩车似乎耗尽箭矢或出现故障,攻势已缓!熊都尉请示是否反击!”
“戏先生!壶关急报!袁军大将淳于琼已开始大规模打造攻城器械,关外烟尘蔽日,恐不日即将猛攻!梁习太守请求指示!”
“戏先生!影卫密报,发现许都校事府细作在城内散播谣言,称主公已败亡西凉,动摇民心!”
坏消息如同雪片般飞来,但戏志才的手却稳如磐石,一一处理。
“令侯吉,看好那女子,她若死了,提头来见。所需药物,尽数供给,不必吝啬……咳…咳…记公账便是。”
“传令熊山,准其伺机小规模反击,挫敌锐气即可,不得贪功冒进,待主公下一步指令。”
“传令壶关守将,凭险固守,消耗袁军锐气。告知他们,援军不日即至,坚守待援!”
“令城内巡防营,加大巡查力度,抓捕散播谣言者,公开审理,以安民心!”
他的命令清晰果断,最大限度地稳定着后方。
然而,一份最新的影卫密报送到他手上时,他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深深的忧虑。
密报并非来自并州或中原,而是遥远的西域。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于阗国内乱,老王暴毙,新王年幼,国相掌权,其与敦煌一带活跃之‘沙狐’商会往来密切。‘沙狐’首领,疑与昔日董卓麾下中郎将董旻(董卓之弟)有旧。”
于阗、董旻、沙狐商会、西凉、墨家、玉玺……
戏志才剧烈地咳嗽起来,用手帕捂住嘴,摊开时,一抹刺眼的鲜红。
他望着东南方向,那是刘昊前往井陉关的方向,低声喃喃,声音沙哑而充满担忧:
“主公……您面对的,恐怕不止是西凉群狼啊……”
“这局棋,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