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 第9章 武力不够阵仗来凑

第9章 武力不够阵仗来凑(2/2)

目录

谚语还故意绑上吴匡,借强弱悬殊的对比加速传播。

就像后世把名字跟大网红绑在一起,吃瓜群众自会追着扒底细,他是谁?

“扫描何方。”

“何方,16岁。

统帅26,武力8,智力70,政治15,魅力29,名声20。

江湖地位:村口gossip名单边缘人。

十里八乡勉强混个‘脸熟’,提地名时会捎带一句‘听说那儿有个老实人’。

赶集时被菜贩认出来:‘哟,这不是山西村的老何吗?今天多送你两根葱。’

职场级别:炮灰。

战力水平:呵呵......”

“村口gossip名单边缘人……”

何方顿时腹诽不已,“系统你是嫌我英语没过四级吗?”

吐槽归吐槽,这比喻倒挺贴切。

黑红也是红,总比查无此人强。

一行人回到校场,何方开始分派兵种:“何东力气大,练大橹。”

“何宝灵活老辣,练小盾。”

大橹,就是大而扁平的盾,体型宽大、防护面积大,常用于遮蔽身体或配合战车、营垒使用。

小盾,便是小型盾牌,体型轻便、便于手持格斗,主要用于单兵近距离防御。

他心里打的主意是:短时间提不高个人武力,便靠兵种分工和团队配合提升整什战力。

冷兵器时代的小规模厮杀,戚继光的鸳鸯阵堪称典范。

于是依葫芦画瓢,结合东汉兵种稍作调整:鸳鸯阵的狼筅手换成大戟兵,由何春等两人担任;随即是四名长矛手,最后两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何方亲自担任一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凑成完整编制。

鸳鸯阵原需十一二人,他这什目前凑不齐,只能亲自下场。

不过,何方没读过《纪效新书》,全凭些网上看来的知识、影视剧里的搏杀场面,再结合常识常识。

“你们四个长矛手,就练一招:刺!”

何方先给长矛手示范,“第一步,侧身握枪,像某这样。

第二步,用力突刺!”

四人依样画葫芦,刺得比他又快又准。

何方早已习惯,只沉声道:“以后每日加练这两招,练到矛随心动,刺!刺!刺!”

“遵令!”

四人领命,找了木桩练起来。

“大戟主砸击和突刺,突刺时用小戟截击!”

“何东练大橹,给我死死顶住!”

“你们两个大戟手,往死里砸他的盾!”

何春闻言,不怀好意地瞥了何东一眼。

何东拍着胸脯:“怕甚,某有的是力气!”

大戟砸大橹的训练很快开始,何春两人抡得虎虎生风,逼得何东缩在盾后不敢露头,只死死抵住。

“何宝练小盾,既要灵活格挡,还得练格挡后的出刀!”

何方转向原伍长,“我们俩弩手会不停射你……”

“啊?”

何宝吓了一跳。

“箭头会去掉。”

“噢……”

何宝松了口气,但依旧苦着脸——没箭头的弩箭抽在身上,照样疼得钻心。

任务分派好之后,在何方的喝令下,纷纷开始训练起来。

“长矛抬起来,杀!”

“大戟用劲!给我砸!”

“射啊!接着射!”

何方手持弩机,大声呵斥着,冷不丁就给何宝一箭。

校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倒真有了几分实战的模样。

“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