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 第34章 还有个问题

第34章 还有个问题(1/2)

目录

“有什么不可能?”

何方瞥了李义一眼,不动声色的说道。

“许攸是袁绍的至交好友,怎么会对他有意见!”李义说道。

何方嘴角一勾。

系统果然一如既往的靠谱。

李义现在和他的亲密度是中度厌恶区:晨会必和你杠,周报必挑你刺,电梯里假装玩手机。

这不,我在给你分析发生了什么事,你不去计较这些事情是否合理,反而杠许攸和袁绍的私人关系......

“党锢之祸时,为了营救被陷害的士人,袁绍建立奔走之友......”

李义又开始杠了:“奔走之友,明明是南阳名士何颙首倡建立。”

“奔走之友只可能是袁绍建立,也只有他能建立。”

何方冷哼一声,有些不悦道,“义兄,是你们要我讲解的,我和你们分说,你总来抬杠是什么意思。”

“不不不,正是分说,所以觉得你说的有些不对的地方,提点一二。”李义解释道。

“那麻烦等我说完!”

“好的,好的。”

李义连忙道。

何方也有些郁闷,李义这一打岔,明显都说偏了。

就在这时,严干开口道:“何老弟说的没错,这奔走之友,只可能是袁绍建立。”

“为什么呢?”

说话的是鲍出,他显然对这些有了兴趣。

既然是鲍大侠问,何方自然要详细分说一番了:“奔走之友的建立,目的是营救那些受到陷害的士人。

那首先一点,建立者要有强大的靠山,要有名声。

不然的话,随便一个县令出动,随便一个权斗,就将直接覆灭。”

严干点点头,道:“袁绍背靠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其少有侠名,又守孝六年,乃是真正的名门清流。

其居于雒阳时,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

来的士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与自己平等的礼仪相待,因此来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雒阳的大街小巷。”

何方点了点头,接着道:“其实干兄说的,就有第二点,不论身份贵贱,都要结交。

要救人,有靠山和名声还不够,还要有串联各方的能力。

牢狱里面要有人,城门守卫也要有人,还要认识一些侠士。

这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能拔剑而起。”

严干再次补充道:“是啊,袁绍的父亲袁成,就是三教九流,无一不通。

朝廷权贵豪门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纷纷与他交好。

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所以当时在京师有谚语:‘事不谐,问文开’。

袁绍正继承了他父亲的势力、能力和智谋。

何老弟说的没错,有靠山,有能力,有势力,三者缺一不可。

奔走之友,也只有他能建立。”

何方转向李义,接着道:“至于你说的何颙,虽然是南阳名士,不过是老资格,名声大。

他年轻时与郭泰、贾彪等人游学京师,相交甚好。

显名于太学后,党人名臣陈蕃、李膺等人都很青睐他。

陈蕃、李膺失败以后,何颙因与陈蕃、李膺相好,被宦官诬陷,于是改姓埋名,逃亡到汝南郡境内。

做事情有没有靠山,区别在这里就很明显了,孔融和兄长孔褒收留了张俭。

随后就只能一门争义,必须有人认罪伏法。

但袁绍接待了何颙,还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却什么事都没有。

袁术甚至以何颙未曾拜访自己,因此非常痛恨甚至想杀掉何颙。”

这话说的,李义又要抬杠:“那是当地官员没有发现。”

何方已经懒得理他了,对方又不是他领导,鸟他作甚。

只是向严干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奔走之友,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筹谋建立。”

严干点了点头,按着剑柄道:“这世间,总有些事情,是有些人才能做的。”

这时,鲍出神色古怪道:“何老弟,你说了半天,还没有说许攸为什么不满袁绍呢?”

“袁绍被大将军征辟之后,成为心腹。

大将军对袁绍,也是基本纳谏如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