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 第187章 平幽州之策

第187章 平幽州之策(1/2)

目录

面对何进的问题。

何方并没有犹豫,而是直接说出了历史答案。

“西河郡为匈奴人驻地,郡守当设匈奴人信重之人,以安抚为主,许以财帛。

并州刺史则设勇武勤勉之士,以为震慑。”

何方话音刚落,议事堂内便有不少人点头。

西河郡是匈奴驻地,以匈奴信重之人任郡守,许以财帛,再加上勇武的并州刺史震慑,确能减少叛乱的可能。

可不等何进再开口,孔融已忍不住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诘问:“何军侯说了半天,不是河内郡,便是并州,却半句未提幽州叛乱之事!

今日是议平幽州之乱,而非讨论边郡官员任免吧?”

他这话一出,堂中顿时安静了几分。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虽然目前非宗脉,但也不远。

其素有“名士”之名,又喜直言进谏,又素有辩才。

此刻开口质疑,不少人都下意识看向何方,想看看他如何应对。

何进也没打断,目光落在何方身上,显然也想看何方的本事。

何方抬眼看向孔融,神色淡然,既无不满也无慌乱,而是声音清晰:“孔先生此言差矣。

兵法有云,‘未谋胜先虑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幽州叛乱虽急,却非孤立之事。

河内郡有黑山贼窥伺,并州西河郡有匈奴。

若我等只顾抽调兵力北上平幽,却放任河内、并州空虚,一旦黑山贼响应幽州叛贼,匈奴再趁机南下。

司隶腹地便会陷入两面夹击之境,届时别说平幽,连雒阳安危都成问题。”

一边说着,他一边起身,走到堂中舆图前,指尖先点在河内郡,再移到并州西河郡,最后落在幽州:“河内是司隶屏障,并州是北疆门户,这两处如同京师的‘两翼’。

唯有先稳住两翼,确保后方无虞,才能集中兵力、无后顾之忧地去平定幽州之乱。

若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盯着幽州一处,到头来只会顾此失彼,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这番话逻辑分明,将“稳两翼”与“平幽州”的关联说得透彻,不少人纷纷点头。

之前他们只关注幽州战事,却没考虑到后方隐患,经何方一点拨,才觉后背发凉,若是真让黑山贼与匈奴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也有人早就想到,但是却不想说。

另外何方一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说的哪里是幽州之乱,说的是现在的朝廷吧。

凉州乱了征发乌桓人,乌桓人叛了征发匈奴人,匈奴人再叛乱,那就征发越人吧......

郑达抚着胡须道:“何军侯考虑周全,确是这个道理。

后方不稳,前方难胜,先定河内、并州,再平幽州,方为稳妥之策。”

孔融却仍有不服,眉头皱得更紧:“即便如此,也该先议幽州平叛的核心之策,而非在边郡任免上过多纠缠吧?”

“孔先生莫急,话虽分两头,事情却可以同步去做。”

何方转过身,语气依旧平稳,“边郡任免正是平幽策的一部分。

西河郡安定,匈奴便不会异动,并州刺史得力,不但可以震慑匈奴人,也可牵制冀州黑山军。

河内有朱儁镇守,黑山贼便不足为虑。

这三处安稳了,朝廷才能腾出精锐,全力投入幽州战场。

如今先定好这三处的应对之法,接下来正要说议幽州平叛。”

何进微微颔首,其他的不说,就今天这见识,足以看出何方的能耐。

想到此处,不由得狠狠瞪了何咸一眼,然后才看向何方,声音带着几分赞许:“方儿说得在理,先固根本,再平外患,这才是长久之策。

文举啊,你也坐下听听,莫要再打断了。”

何咸有些无语,阿翁你瞪我干啥?!

孔融见何进开口,虽仍有不甘,却也只能躬身应道:“唯。”

退回原位,目光落在舆图上,虽然面上不忿,但心中却不得不承认,说到军略,何方的考量确实比他周全。

只是碍于名士脸面,不肯当场服软。

而且有空和他边辩辩经书,让他也见识我孔文举的能耐。

何方见状,于是继续说道:“既然两翼安稳之策已定,接下来便细说幽州平叛之法。

首先需看清幽州乱局的关键——张纯、张举虽举叛旗,大族中却只是渔阳张氏一族。

幽州大族如公孙氏竭力对抗,鲜于氏等也在观望,并未附逆。

这就与凉州叛乱有着本质的不同。

之所以如此,也是张纯张举二人过于自大。

一是误认‘驱乌桓即可胜’,却不知乌桓诸部本就人心不齐,丘力居等人虽领兵相助,却也只是为了劫掠财帛,并非真心为其卖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