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集 大明兵部尚书于谦加入皇帝群(10)(2/2)
朱元璋:“气死我了,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竟出了这种糊涂事儿,要是我在,徐有贞、石亨这些人都得被我扒皮抽筋!”
朱标:“爸爸别气了,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现在说啥都晚了。”
戚继光:“于大人落得如此下场,真让人痛心,他为大明百姓,为江山社稷,啥都付出了。”
朱厚熜:“可见这朝堂之上,人心险恶,为了利益,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得出来。”
朱厚照:“俗话说,捉贼捉赃,干啥都得讲究证据,就没搜搜于大人家产吗?咋就这么把人给杀了?”
朱祁镇:“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就发誓要和敌人势不两立。他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都不回家。
他一直有痰症的毛病,我弟弟就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去看望他。
听说他的衣服、用的东西特别简单,就下诏让宫里做了些赐给他,连醋和菜都有。
还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子取汁赐给他。有人说我弟弟太宠于谦了,兴安他们就说,他日夜为国家操心,都不关心自己的家产,要是他不在了,朝廷上哪儿还能找到这样的人?
等到抄家的时候,发现他家没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锁得紧紧的。打开一看,只有我弟弟赐给他的蟒袍、剑器。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觉得他冤枉。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是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洒在于谦死的地方,大哭一场。
曹吉祥发火了,鞭打他。可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把酒洒在地上祭奠于谦。
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于谦的养子于康把他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脚下。
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一开始不知道于谦死了,听说之后,伤心地叹息哀悼了好几天。后来我也后悔了。”
朱翊钧:“嚯,家里就这点东西,也太清廉了吧,那些人还好意思污蔑他,良心不会痛吗?”
朱由检:“就是说啊,于大人一心为国,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那些搞事的人就不怕遭报应?”
朱厚照:“这陈逵和朵儿倒是有情有义的人,不像石亨、徐有贞那俩家伙,简直就是大明的败类。”
朱瞻基:“唉,只可惜于大人已经不在了,不过他的忠义和功绩,后人肯定不会忘记。”
朱祁钰:“@朱祁镇哥,你看看你干的这叫啥事,就因为徐有贞那番话,就把于大人给杀了,你这……”
朱祁镇:“我后来不也后悔了嘛,当时脑子一热,就听了他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朱聿键:“于大人的死是大明的损失,不过他的精神倒是激励了不少后人,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戚继光:“没错,于大人的气节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那些奸佞小人,迟早会被历史唾弃。”
秦良玉:“唉,真希望这样的悲剧别再发生,咱们大明能多出点像于大人这样的忠臣良将才好。”
马秀英:“是啊,要是朝堂上多些一心为国的人,少些争权夺利的小人,我心里也能舒服点。”
朱元璋:“哼,都怪后来这些子孙不争气,要是都像我和标儿一样,哪会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朱标:“爸爸,这都过去好几百年了,咱们也只能惋惜了。”
于谦:“我现在知道英宗皇上有后悔的心,我也能安息了。”
秦良玉:“于大人这胸怀,良玉佩服。”
于谦:“@秦良玉(露出两排洁白牙齿表情包)”
徐达:“那后来给于谦翻案了吗?总不能一直冤枉他吧。”
秦良玉:“徐元帅,关于翻案的事儿,明天接着说哈。”
朱见深:“没错,最后我透露一点,是我登基后给于大人翻案的,嘿嘿。”
“啪!”
秦良玉:“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