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12集 仁宣之治:宣德皇帝(2)

第112集 仁宣之治:宣德皇帝(2)(1/2)

目录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允炆:“@朱元璋皇爷爷,昨天您最后说的古文叫啥啊?”

朱高煦:“我也挺好奇!”

朱元璋:“滚!”

朱高煦:“太祖爷,别这样啊,您就说说啥意思呗。”

朱元璋:“我都说了,古文,就是‘滚’的意思,哥屋恩滚,简称滚,雅称古文。”

朱高煦:“……”

秦良玉:“我怎么有点想笑。”

马秀英:“良玉妹子想笑就笑吧。”

秦良玉:“哈哈哈。好了,还是继续听故事吧。”

朱瞻基:“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爷爷在榆木川去世。八月,爷爷的遗诏传到北京,我亲自到开平迎丧。

我爸爸登基没多久,同年十月,就立我为皇太子。之后几个月,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

但1425年,洪熙元年四月,因为南京老发生地震,而且爸爸也想迁回南京定都,就让我去南京帮忙准备迁都的事儿,还得去拜谒明孝陵。

结果五月二十八日,听说爸爸病了,把我召回北京,可我到的时候,爸爸已经不在了。六月,我从南京回北京到了良乡,接了爸爸的遗诏,进宫办丧事。”

朱厚照:“好家伙!又是迎丧又是被立太子,还得跑南京折腾迁都准备,宣德爷这节奏比我追豹子还快!南京地震?怕不是不欢迎迁都吧(狗头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别瞎说,地震是自然现象。洪熙爷让太子去南京,明摆着是让他提前熟悉情况,这叫岗前培训——比我当年刚登基时两眼一抹黑强多了。”

朱高煦:“哼,还迁都呢,他爸刚没,这事儿就黄了!我早说过迁都是瞎折腾。”

杨士奇:“太子爷去南京那阵子,天天带着官员勘察宫殿,连明孝陵的地砖都数了一遍,说‘得让祖宗看看,咱没忘了南京’。谁知道刚忙顺,就接到皇上病重消息,连夜往回赶,马都跑废了两匹。”

杨荣:“我跟着太子爷回北京,路上他一路没合眼,总问爸爸会不会等不及。到良乡接遗诏时,他握着诏书的手都在抖,嘴上却说‘不能慌,国事要紧’,那股劲儿,跟先帝(朱高炽)一个样。”

朱祁镇:“哎,这剧情跟我后来接我弟班似的,都是急茬!不过爸爸比我从容多了,我当年回来都懵圈了。”

朱祁钰:“哥你那是情况特殊。爸爸这是无缝衔接,从南京到北京,从太子到皇帝,一步没乱——比你当年被石亨他们架着复位强。”

秦良玉:“国丧期间最忌慌乱,太子爷能稳住阵脚,可见心里有数。这就跟打仗时主帅突然阵亡,少帅能立马顶上,才不会乱了军心。”

徐达:“这叫临危受命!当年我在战场上见多了,主帅没了,谁能先稳住谁就赢。瞻基这反应,够格当主帅(竖大拇指表情包)”

戚继光:“从南京飞奔回北京,这路程够我跑半个边防了!太子爷这一路肯定跟打仗似的,既要赶时间,又得防着出乱子——毕竟有某些人盯着呢!”

海瑞:“太子承遗诏,于仓促间主国丧,有条不紊,这是储君的本分。太子临事不乱,可见早就受过历练,不是温室里的苗子能比的。”

朱由校:“就跟我做家具似的,刚把南边的料备好,北边的架子突然塌了,得赶紧回去重新拼——宣德爷这是硬生生把断了的榫卯接上了。”

朱由检:“有时候就是这样,容不得你喘口气,就得顶上。宣德爷能接住这摊子,也算没辜负洪熙爷的托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