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明英宗朱祁镇(8)(2/2)
杨溥:“石亨、曹吉祥这些人,本就是投机分子。当年靠于谦提拔,如今反过来踩着恩人上位——这种人,留着就是祸害。”
海瑞:“夺门之变,名为复辟,实为夺权。石亨等人借拥立之功谋私利,此后朝政必生乱象——英宗皇上,这些人不能不防啊!”
朱高煦:“这操作我熟!当年我要是有这魄力,哪轮得到瞻基侄儿坐稳皇位?”
马秀英:“别教坏孩子!不管怎么说,英宗能复位,也算少了场内战。就是石亨这些人,看着就不是善茬。”
朱元璋:“千人撞宫门,还敢喊‘朕太上皇帝也’——朱祁镇你小子,当年要是有这硬气,也不至于被也先抓。”
朱祁镇:“太祖爷,那是我年轻不懂事,加上听王振那家伙怂恿嘛。”
朱见深:“景泰八年正月十七,爸爸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复位当天,爸爸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
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爸爸当时犹豫了,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
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您复位就名不正言不顺。爸爸最终同意了,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接着,于谦推荐的文武官员都受到了牵连。之后,爸爸来不及罢黜叔叔,直到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起把叔叔废为郕王。
所以,短短几天里,一个朝廷竟然有两位合法皇帝,不能不说是件奇事。”
朱元璋:“说起于谦被杀,真是气煞我也!”
朱见深:“二月乙未日,叔叔最后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日去世,享年三十岁。
爸爸对此似乎还不解气,给了叔叔一个恶谥,叫‘戾’。以亲王之礼葬在西山,这就是咱们大明十三陵中,没有叔叔原因。”
朱厚照:“杀于谦?人家北京保卫战救了大明,转头就被按个谋逆罪——徐有贞这张嘴真毒。”
朱厚熜:“徐有贞这话够阴的,‘复位无名’?简直是强词夺理。于谦要是谋逆,当年直接开门放也先进来不就完了?用得着死磕德胜门?”
徐达:“老子砍了徐有贞这小人!于谦是国之柱石,杀他就跟拆了长城扔了盾牌似的——朱祁镇你糊涂啊!”
戚继光:“最冤的就是于谦,保家卫国成了‘谋逆’,这比我抗倭时被诬告还憋屈。石亨、徐有贞这群人,踩着功臣的血上位,夜里能睡得着?”
秦良玉:“杀于谦这事没天理!当年若不是他,哪有你们朱家江山可争?英宗皇上你这道旨,寒了多少忠臣的心!”
朱祁镇:“当时……当时被徐有贞他们撺掇昏了头,总觉得于谦是弟弟那边的人……后来才明白,我错得离谱(擦泪表情包)。”
朱祁钰:“杀了于谦,你以为就能坐稳位子?他在时,边关将士提起他个个服气,如今他死了,谁还真心替你卖命?”
杨士奇:“于谦一生清廉,抄家时连像样的家产都没有,只有一堆书籍和旧衣——这样的人会谋逆?徐有贞的良心怕是被狗吃了!”
海瑞:“杀于谦,不是英宗皇上的错,实在是小人陷害的罪过!但英宗皇上不能明辨是非,终究成了千古憾事——此后百年,谁还敢学于谦舍身报国?”
马秀英:“于谦的母亲当年还教他要做忠臣,结果落得这般下场……朱祁镇,你后来没给人家平反吗?”
朱见深:“太奶奶,后来我继位,第一件事就是给于谦平反了……还追赠了谥号,也算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朱厚照:“这还差不多!不然于谦泉下有知,怕是得扛着德胜门的砖来群里吐槽(捂脸表情包)。”
朱高煦:“于谦是条汉子,比石亨那群投机分子强百倍。杀他这事,确实不地道——不过朱祁镇你总算还有个明白儿子。”
朱祁镇:“是的,还真感谢@朱见深见深。好了,今天到这儿结束吧,明天继续,有劳@秦良玉将军了。”
秦良玉:“那好,明天继续。”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面啷个样,就继续关注下一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