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76章 天启皇帝朱由校(4)

第176章 天启皇帝朱由校(4)(2/2)

目录

朱聿键:“高第估计在一边脸都绿了吧?自己撤兵拆城,人家却打了大胜仗,这对比太扎心。”

海瑞:“袁将军以少胜多,扬我国威,实乃国之干城!朝廷当厚赏以励军心,再斩高第以儆效尤!”

朱由校:“我就说袁崇焕行吧!后来我还赏了他不少银子呢,够他买好几门红衣大炮。”

朱元璋:“赏银子算啥?该给他兵权!让他把辽东全收回来!高第那货赶紧拖出去砍了,别污了我的眼。”

徐达:“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仗,估计没想到栽在宁远城下。红衣大炮这东西,以后得多造几门,比刀枪好用。”

郑成功:“后来听我部将说,宁远大捷让后金老实了好一阵子。袁将军这一炮,不仅守住了城,还打出了大明气势!”

袁崇焕:“都是将士们用命,红衣大炮给力。当时就想着,哪怕只剩一人,也不能让后金踏进城一步。”

朱厚照:“总结宁远大捷,袁崇焕硬刚+红衣大炮开挂+高第场外围观=大明久违胜利!这剧情反转得比话本还精彩。”

朱由校:“关于红衣大炮,我来说一说,其实它也叫红夷大炮。

我即位之际,由徐光启等人派遣的张焘、孙学诗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输入北京。

接着,我又派张、孙二人到澳门聘请葡萄牙铳师。当时朝中反对引进洋人的意见高涨,但我排除这些意见,继续引进二十六门红夷大炮。

在此期间,葡萄牙铳师之一的若翰哥里亚试炮失事,被炸身亡,葬于北京西便门青龙桥。

其中十二门红夷大炮被运到关外宁远,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就仰赖这些红夷大炮的威力。

因此,我在宁远大捷消息传来后的天启六年三月册封红夷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并遣官祭炮。”

朱厚照:“册封大炮为大将军?天启你这操作比我封自己为镇国公还野!这炮要是有灵,估计得给你磕个响头[偷笑表情包]”

朱高煦:“还请葡萄牙铳师?当年我爸打靖难都没这待遇!不过试炮炸死了人……这洋玩意儿威力是大,就是有点脾气。”

朱雄英:“排除反对意见引进大炮,天启这波总算没被木头绊住脚!看来关键时刻,你还是知道啥比刨子重要。”

秦良玉:“徐光启大人眼光毒啊!知道洋炮能救命。葡萄牙铳师也算为大明尽力,葬在青龙桥,也算留个念想。”

戚继光:“兵器这东西就得与时俱进!我当年改良戚家军装备,也得学新东西。册封大炮虽怪,但能打胜仗就是好招。”

朱厚熜:“册封大炮?这比我祭神仙还离谱!不过管用就行,回头我那炼丹炉要是能改造成大炮,也给它封个镇丹大将军。”

朱棣:“请洋人来教放炮?不怕他们偷学本事?不过宁远大捷靠的是这炮,也算值得。就是这称号太长,不如叫轰金炮来得实在。”

朱祁钰:“反对引进的人就是糊涂!后金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管是不是洋玩意儿?能轰跑他们的就是好东西。”

海瑞:“册封器物虽属异数,但为鼓舞军心、彰显战功,亦无不可。然更当嘉奖徐光启等有识之士,而非仅祭炮而已!”

袁崇焕:“那几门炮确实争气,炸得后金哭爹喊娘。不过若不是皇上顶着压力引进,我也没这底气守宁远。”

朱由校:“当时就觉得这炮长得怪,但能打就行!反对的人叽叽喳喳,我直接让他们去看刨子图纸,没空理。”

朱元璋:“管它红夷还是绿夷,能揍后金就是好夷!册封就册封,只要能保江山,给石头封爵都行!就是那葡萄牙铳师,得记着人家的好。”

郑成功:“后来我在东南抗清,也靠了不少洋炮,算是继承这传统。”

朱厚照:“总结红夷大炮发展史。引进洋炮+排除异议+试炮牺牲+册封大将军=宁远救命稻草。天启,这波操作比你做的家具结实多了。”

朱由校:“那今天……”

秦良玉:“今天这事儿,虽说前面很生气,后面这事很高兴,那就给你说结尾,@朱雄英小殿下,准备好了吗?”

朱雄英:“秦姐姐,我准备好了。”

朱由校:“感谢雄英和秦将军,有劳了。”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咋个样,”

朱雄英:“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

朱厚照:“欧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