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78章 天启皇帝朱由校(6)

第178章 天启皇帝朱由校(6)(2/2)

目录

朱祁钰:“南居益主张强硬是对的!对付外夷就得拳头硬,不然他们以为咱好欺负。

天启你总算没糊涂,下令用武力驱逐,这点比你刨木头强!”

海瑞:“荷兰人蛮夷之地,竟敢犯我疆土,烧杀劫掠,此乃国耻!虽驱离澎湖,却失台湾,功过相抵,不足为喜。当卧薪尝胆,早日收复。”

郑成功:“后来我收复台湾时,荷兰人还嘴硬,说什么借居,我直接告诉他们,当年天启皇上没赶尽杀绝,不代表老朱家忘了这笔账!”

朱由校:“当时福建那边报上来说打胜了,我还挺高兴,以为全解决了……谁知道他们偷偷占了台湾,不过后来成功收复了,也算没丢老朱家的脸。”

朱元璋:“没丢脸?台湾被占几十年!南居益那小子怎么不追着打?天启你也是,打完就不管了?要是我在,非得派船队把荷兰人老家都掀了。”

徐达:“荷兰人船是厉害,但咱大明沿海百姓多,组织起来也能揍他们。就是朝廷当时忙着应付辽东,没心思管海上,才让他们钻了空子。”

袁崇焕:“辽东战事吃紧,朝廷分身乏术,荷兰人这是趁火打劫。不过能把他们从澎湖赶跑,说明咱水师还有点底子,可惜没好好用。”

朱由校:“天启三年,朝鲜发生了绫阳君李倧(zong,同“宗”音)废国王李珲的事,朝鲜通过议政府左议政朴弘耈(gou,同“苟”音)等人上奏咱,说珲失道悖德,请立李倧。

这事咱内部讨论了半天,纠结李倧是不是篡位、该不该讨逆、该不该封他当朝鲜国王。

最后考虑到咱正被后金威胁,需要朝鲜帮忙,不能把它推向后金,我在天启五年二月派使者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朱厚照:“朝鲜这波操作够溜啊!废国王跟换家具似的?还来求咱册封,这是找靠山呢。不过后金虎视眈眈,确实不能把朝鲜推过去,天启这步棋走得还行。”

朱高煦:“李倧废国王?这跟我当年想干的事有点像,不过他还懂得来请示,比我当年直接动手强。咱大明要是不承认,他这王位坐得也不踏实。”

朱雄英:“内部讨论?估计又吵成一锅粥了吧?有人说要讨逆,有人说要承认,不过最后认了李倧,也算从大局出发。”

秦良玉:“朝鲜是咱的藩属国,真闹僵了,后金正好趁机拉拢,那辽东防线就更难了。册封李倧是权宜之计,至少稳住了东边,没给后金可乘之机。”

戚继光:“藩属国的事看着小,其实影响大。朝鲜要是倒向后金,咱就腹背受敌。天启皇上这决定,比他做木工活还要靠谱!”

朱厚熜:“李倧废主自立,按规矩该问罪!不过后金在旁边虎视眈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棣:“当年我征蒙古,朝鲜出兵帮忙,还算懂事。现在他们内乱,咱要是较真,等于自断臂膀。册封李倧,让他欠咱个人情,以后还好使唤。”

朱祁镇:“朝鲜不能乱,乱了咱东边就不安生,天启这步没走错。”

朱祁钰:“换我也得承认李倧,总不能为了个废王丢了个盟友。后金巴不得咱和朝鲜闹翻呢,可不能中了他们的计。这点上,天启比他刨木头时清醒。”

海瑞:“李倧废君篡位,实乃大逆不道!我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当伸张大义,岂能纵容?然后金威胁在前,此乃权宜之策,实属无奈。”

郑成功:“后来我在东南抗清,朝鲜那边也没少偷偷给咱送消息,说明当年册封没白给。关键时刻,藩属国还是有点用的。”

朱由校:“当时大臣们吵得厉害,有人说要讨逆,有人说稳定要紧。我想啊,后金跟块烂木头似的总碍事,朝鲜要是再闹起来,就更难刨了,不如先钉牢了再说。”

朱元璋:“算你有点脑子!这时候还较什么劲?能让朝鲜帮着对付后金,比啥都强。李倧那小子要是敢不老实,以后再收拾他也不晚。”

徐达:“藩属国就像墙上的钉子,得钉牢了才稳。朝鲜这颗钉子虽有点歪,但拔了更麻烦,不如先敲敲直继续用。天启这处理,算懂点权衡。”

袁崇焕:“辽东前线正缺帮手,朝鲜能稳住,就少了后顾之忧。册封李倧,等于给后金添了个绊子,虽然不结实,但总比没有强。”

朱由校:“好了,我的成就除了以上这两点,还有之前说过的重用东林党和引进红夷大炮,故事就说完了,明天就听我五弟由检的故事。那个@朱雄英@秦良玉二位,今天这个,可以说结尾嘛。”

秦良玉:“虽说你当年宠着那些太监瞎折腾,但今天这故事听着还行。关键时刻能顾全大局,点头认了朝鲜那档子事,没犟到底,皇上这次总算没掉链子,还是可以说结尾的。”

朱由校:“好的,有劳了!”

“啪!”

朱雄英:“晓不晓得接下来要爪子嘛,”

秦良玉:“就等倒看下一章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