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170章 “外科手术”

第170章 “外科手术”(2/2)

目录

张勤望窗外麦浪:“师姐搏来的经验,该当传世。”

车轮碾过土路,卷起淡淡尘烟。

回来后的几天,张勤在坐诊之余,都会在一叠麻纸上,系统整理手术所需物件的图纸。

他先画纱布,标出“宽三寸,长一丈,棉纱二十层叠缝,蒸煮后备用”。

又画胶带,“阔两指,细麻布浸桐油与松脂,背衬油纸防粘。”

接着绘制各类钳具。

止血钳形如鹤嘴,齿纹细密。

组织钳弯如鱼钩,尖端带槽。

持针钳竹节状,柄缠防滑麻绳。

手术刀则分三式:柳叶刀削薄,圆刃刀剖深,钩刀挑筋膜。

每样皆注明尺寸、用料及淬火要求。

次日,他派人将需要炼制的部分送往格物坊,并转告韩玉。

格物坊依此打制全套。

止血钳用精铁,钳口需咬合无隙;

胶带松脂要滤净杂质。

而纱布则交由那些女工缝制,用新棉,每寸经纬十六线;

韩玉细看图纸后问李铁匠,这持针钳的竹节纹,模具恐难雕准。

李铁匠取根竹筷比划:“可用刻刀手工修出防滑纹。”

“关键在钳嘴咬合力,需能夹紧最小绣花针。”

他又指胶带制法,“桐油与松脂比例七比三,煮沸时不断搅拌,浸布要匀。”

三日后,工坊开始试制。

李铁匠打钳具时,先用泥塑试形,再浇铸铁胎。

王木匠车出持针钳粗胚,用锉刀细修竹节纹。

而女工这边则是带人蒸煮纱布,晾干后以石辊压平。

首批样品送来时,张勤一一检验。

用止血钳夹猪皮血管,见钳口不留隙。

试胶带粘性,撕下时不残胶。

持针钳夹绣花针挥舞,针不滑脱。

唯纱布稍厚,他令减为十二层:“过厚吸血多,反不利止血。”

没几日,整套器械渐齐。

张勤特意定制了分层药箱,上层放刀剪钳具,中层置纱布胶带,下层藏羊肠线及药瓶。

箱盖内镶镜子,便于清点物品。

林素问来看新器械时,试了试组织钳的弯度,点头道:“此钳探深创甚便。”

她指出持针钳可加长半寸,“逢肥胖者,短钳易脱手。”

张勤又令制了便携小炉:铜制可折叠,燃酒精膏,用于急时消毒。

孙窑头烧制了专用陶罐,盛放高度酒精,罐口用软木塞密封。

最后,这一系列手术器械备齐三套。

张勤在医案中详录每物用法,并绘分解图。

此套器物虽简,却仅有那夜经验之谈。

暂为私用,不轻易视于人。

但愿永无用武之地,然备则无患。

还是要几人先从小动物继续研究为好。

小白兔、小白鼠,抱歉了。

秋风渐起,药箱中的刀钳泛着冷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