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227章 户部、工部、礼部

第227章 户部、工部、礼部(1/2)

目录

“大家重新看上一章,增添了些细节,因此这章节开头与原来上一章末尾重复了”

朱砂未干,秦王添注:边镇分堂可酌减砖木。

户部尚书郑公拂袖站起,象牙笏板敲在紫檀案上发出闷响。

灰土钱从何出?太府寺折帛收的束修,秋后新粮入库方能支用!

他枯瘦的手指捏着账册边缘发白,去年修漕仓尚欠工部三千贯,哪来的余钱垫土?

太子李建成不疾不徐展开奏章,指尖点向天头朱批:父皇御笔在此——可动司农寺修仓余款。

他取过朱笔蘸满砂墨,在摊开的营造图西南角画圈。

既如此,学舍改用夯土墙,苇箔覆顶,彩绘雕镂一概省去。

工部侍郎立即俯身丈量图纸:夯土墙需夯杵三百杆,每日用工三十人。

他掐指计算,苇箔倒好办,渭河滩现成的芦苇,二十个匠人半月能编够。

忽有员外郎插嘴:土墙得掺糯米浆,每丈墙耗米三斗...

用黍米浆!太子朱笔重重一顿,关中黍米价贱,每石才二百文。

他笔尖转向料单,石灰减三成,以草泥代替。

户部尚书郑公仍摇头:便如此,灰土钱仍差八百贯...

殿角忽然传来算盘珠爆响。

秦王李世民不知何时立在了户部主事身后,抽过算盘一拨:边军屯田营的修缮款可挪借五百贯。

他指尖点着账册某行,余下三百贯,从本王的天策府用度里扣。

太子朱笔在夯土墙三字上圈定:明日即开工。灰土先垫一尺,待秋后补足。

他忽抬头问工部,苇箔顶可能撑过今冬?

工部侍郎捻须沉吟:若在箔上压层草泥,可保三冬。

辰时日光移过殿柱时,方案落定。

太子批红夯土为墙,苇箔为顶,秦王添注借屯田款五百贯。

......

礼部主事钱公起身,象牙笏板在掌心转了个圈。

国子监愿助修农书,然春雨惊春这类俚谣,恐不合《礼记·月令》典制。

太子李建成取过案头《齐民要术》抄本,羊皮封面在案上砸出闷响:便以此本为基,添注节气歌谣。

钱公拾起抄本细看,眉峰蹙成川字:夏满芒夏与《泛胜之书》同刊,怕太学博士要掷书。

他忽然抽过桑皮纸,用青檀墨笔画线,不若另附别册,以朱墨套印区分经传。

大字刻本!太子令书吏抬来一摞麻纸,字大如铜钱,老农昏花眼也识得。

工部侍郎插话:雕版需梨木,一版容二百字,全册要刻八十版。

他取算盘珠排列演示,若每字刻深三分,可用十年。

秦王李世民忽然抽刀削下案角木片:边镇用桦树皮抄写更省费。

刀刃在木片上刻出二字。

如此可发与戍卒,破损即补。礼部钱公惊得笏板落地:这...这与竹简何异!

便依此例。太子朱笔在桑皮纸画格,正经用楷体,歌谣用行书。

他忽唤侍从,取国子监生习字本来!

只见样本纸边满是油渍,原是膳堂包饼所用。

钱公苦笑:倒真合蒙童老农皆可识之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