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232章 石见银山

第232章 石见银山(1/2)

目录

张宅书房。

张勤将倭商那锭银子搁在案上,银锭在烛光下泛着青白光泽,底部打着字火印。

他用验银针划过锭面,针尖带起细软银屑。

成色竟有九五。他拈起银屑在宣纸抹开,痕迹均匀如缎。

取砝码称重时,银锭在戥盘里沉甸甸下坠——竟比官银还压手。

但锭侧有处粗糙气孔,像是浇铸时柴火不匀。

苏怡端茶进来,见丈夫对银锭出神,便道:这银锭形制古怪,倒似前岁岭南贡的倭银。

张勤用镊子翻看锭底:火印模糊,应是私铸。

他忽以银针扎进气孔,带出些灰黑矿渣,这银料极纯,炼法却糙。

夜半翻书时,张勤脑中的地理图志浮现倭国矿脉:石见银山矿脉浅,但矿石含银量高。

他取朱砂在舆图标注:矿脉近海,易受潮气,故炼银需猛火。

又记下但马国三字——此地银矿多伴生铜,正解释银锭微泛青光的缘由。

晨光熹微时,他写下奏章提纲:倭银纯而技劣,可诱其以矿易技。

忽闻院中家丁喂鸡的撒谷声,灵光一现:若以炼银术换其银矿,如以谷易鸡。

砚台里,银屑在墨汁中沉浮,恰似倭国那些尚未开采的矿脉在黑暗中闪光。

次日傍晚自书局回来,张勤特意告假一日。

饭后在书房闭目凝神时,脑中的地理图籍在光屏上翻开。

他取过一叠桑皮纸,炭笔尖在纸上划出倭国四岛的轮廓。

石见银山...他喃喃着在出云国位置画圈,北条高时时期始采。

【石见银山,最早1309年开采】

笔尖顿住,想起脑中《扶桑银矿考》载矿脉浅露,如龙脊曝日,遂添注易露天开采。

银锭在烛光下泛的光,恰似书中描述的银苗露头。

第二处标但马国生野银山时,他蘸朱砂注明天平胜宝年间。

【天平胜宝年间,749年至757年】

忽见倭银锭侧面的铜绿,恍悟:原是如此!忙添小字伴生铜矿,这解释了银锭泛青的缘故。

笔锋扫过纸面,似矿镐凿岩。

接着是找到佐渡金山的记载。

炭笔在孤岛点下墨点时,他忽取茶壶倾倒,水流在案面漫出岛屿形状。

天正年间才开采?他蹙眉重画,不对,应更早...遂改注疑似古坟时代即有民采。

【天正年间,1573年至1586年】

亥时初,他已标出十六处银矿。

写到伊豆国土肥银山时,杏儿林儿在边上婴语对话咿咿呀呀。

张勤无意识在旁画了个摇篮标记。

苏怡进来抱孩子喂奶,见满纸矿标失笑:你爹要把倭国银山都搬来不成?

入睡前,张勤在奏章提纲继续添上倭银三要:石见银浅易采,但马银纯,佐渡金矿伴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