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绝佳时机!(1/2)
自津门登陆后,汉军迅速开拔,直抵京城。
京城之内,原本由五万民夫组成的部队此时已经经历了大规模整编,年岁偏大、战力不足的老弱病残被劝退回家,仅留下一些年轻力壮、且有作战经验的士兵。
整编之后,这支部队人数大约剩下两万人,林文便将他们调用起来,负责汉军的后勤运输与物资保障任务。
至于此次出征的主力部队,自然还是林文从南方带来的那五万精锐汉军。
有了专职的后勤部队后,汉军行军速度大大提升,五月份便已抵达宣化。
由于此战将在漠北草原展开,汉军方面也带来了大量骑兵。
进入宣化后,这些骑兵即刻出发,一方面为大军侦察前方路况,另一方面也四处搜集漠北部族的情报。
穿越长城向北推进后,汉军骑兵一路北上,途中击溃了好几个意图反抗的草原部族,并俘获了一些敌人。
通过这些俘虏的供述,林文得知罗刹国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漠北,并正在北方集结兵力,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南侵做准备。
“殿下,目前罗刹国人尚不知我军已至,正是发动奇袭的绝佳时机。
我们可以一举摧毁他们在漠北的军队,夺取或焚毁其囤积的军需物资。
这样一来,缺少补给,罗刹国的大军便难以继续深入我境!”
在得知这一情报后,蒋百里当即献策。
而在距汉军约八百公里外的库伦城内,一支罗刹国的军队正驻扎于此。
这支罗刹军队约有两万人,护送着大批物资,包括粮食、衣物、武器弹药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何况西伯利亚地区几乎无法就地获取补给,因此为了此次南下的军事行动,罗刹人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将各类物资运送至此。
如此一来,大军抵达前线时才不至于因缺乏补给而陷入被动。
至于只派出两万人押运这批重要物资是否足够安全?
对此,罗刹方面倒是并不十分担忧。
一则汉军主力部署于西北与东北方向,距离他们设在库伦的物资基地足足有数千公里之遥。
对方如果打算对他们动手,这么远的距离,等对方赶到时,他们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况且,漠北各部落都希望借助罗刹国的力量来摆脱天朝的统治,因此他们会主动为罗刹国传递消息。
如此一来,汉军一旦出关,马上就会被发现,到时候敌方肯定能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其次,在过去与清廷和天朝打交道的过程中,罗刹国人已经养成了轻视天朝军队的心理。
在他们看来,天朝军队装备落后、士卒怯懦,恐怕连炮声一响,双腿就发软,根本无法作战吧?
否则,为何清廷会那么轻易地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他们呢?
要知道,日不落人为了占领港岛,是真刀真枪地打了两仗;而毛熊这边仅凭武力威胁,便兵不血刃地取得了比日不落人所得大几百倍的土地。
有这样轻松获取土地的经历,他们自然有理由看轻天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