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缺乏安全保障!(2/2)
亚历山大二世的野心不小,他不仅想要击败汉军,还想趁其主力未归之时,顺势吞并天朝的西北与东北地区!
然而,这样的设想未免太过理想化。
因此,当俄国战败的消息,以及沙皇决定扩大战争的讯息传到普鲁士,传进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耳中时。
俾斯麦对威廉一世国王说道:“看来罗刹国已难逃败局,我该动身再去一趟俄国了!”
……
就在俾斯麦刚刚启程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天朝境内,战火却正在进一步蔓延。
西北与东北两地的汉军,在接到汉王发来的紧急警报后,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狠狠打击毛熊人的入侵。
在西北地区,平定了当地部族的叛乱之后,左宗棠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清剿并驱逐大量在此地盘踞的异族势力,并开始从关内招募移民,计划在当地屯田垦荒,恢复生产,吸引更多汉人前来定居。
这些治理措施已初见成效,在军队的保护下,越来越多在关内难以维生的贫困百姓,在汉军的支持下,拖家带口来到西北安家落户。
西北其实有多个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区域,非常适合大规模开垦耕种。
但由于周边异族和北方毛熊的军事威胁,使得当地的居民缺乏安全保障。
明明拥有大片肥沃土地,但在汉军入驻之前,几乎没人敢来此开荒种地。
原因很简单——那些异族只知劫掠,自己从不从事生产。
一旦有人辛辛苦苦将土地开垦出来,等到丰收时节,他们便率众前来烧杀抢掠。
一年劳作下来,不但颗粒无收,甚至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即便是在关内生活艰难的人,也很少愿意离开家乡,冒险前往西北求生。
但如今形势不同了,汉军的到来已经彻底铲除了这里的反叛异族,剩下的也都被汉军的威势所震慑,没等大军压境就仓皇逃往中亚。
而这些异族的撤离,为关内百姓腾出了大量的生存空间。
再加上汉军发放枪支,组建民兵队伍,使得从关内迁来的民众组成带有半军事性质的屯田组织。
平时他们在田间耕作.
空闲时则被军队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战事爆发,他们也能迅速武装起来,拿起武器,跟随汉军一同出征作战。
尽管他们的作战能力无法与汉军正规部队相提并论,但执行一些后方任务,例如护送粮草、维持占领区秩序等工作,他们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手中有枪,心中不惧。
更何况还有两万骁勇善战的汉军驻扎在西北地区作为坚强后盾,这让关内的百姓顿时感到安心不少。
因此,愿意迁徙至此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战乱不断,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捻军在北方地区的横行肆虐,中原一带大量人口沦为流民。
这些流民中,有数百万南下投奔了汉军,也有一部分人进入关中地区寻求生路。
然而关中平原毕竟地域有限,承载力不高,这么多人聚集于此,迟早会引发问题。
因此,汉军开始开发西北地区,吸引关内的无业游民前来垦荒,不仅缓解了西北地区汉族人口不足的问题,也缓解了关内人口稠密、土地紧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