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03章 部队改革!

第203章 部队改革!(2/2)

目录

这支新军战斗力不俗,深得奥斯曼苏丹信任,因此决定在全国推广这种模式,开展全面的军事现代化。

主导这项改革的,正是汉军派出的将领赵成明。

刘永福与赵成明私交不错,加上此次合作又是为了大汉帝国的利益,他相信这件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奥斯曼人手头拮据,要他们掏钱购买这种高档的牧草,恐怕负担不起!”

奥斯曼人因推行军事改革而财政吃紧,连武器都买不起,干脆就把海外殖民地给卖了,虽然那些地方大多都是荒漠,价值不高。

但好歹也是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啊,说卖就卖,可见奥斯曼人穷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一个连地都卖的国家,真有能力买得起我们的苜蓿吗?

“没钱没关系,让他们拿粮食来换就行!”

张之洞笑了笑,并不指望从奥斯曼人身上赚现款。

他真正看重的是他们手里的粮食储备。

如今北非殖民正府的存粮已经见底,军队的库存也所剩不多。

若无法通过贸易获得粮食,只能向国内求助。

而无论是张之洞还是刘永福,都不愿轻易开口向国内要粮。

既然如此,只能另辟蹊径,从贸易入手。

“那行,既如此,我这就派人去找赵成明谈谈!”

刘永福随即安排使者乘船前往君士坦丁堡,找到赵成明,把这事讲了一遍。

赵成明一听,立刻答应下来。

他随即面见奥斯曼苏丹,提出这个建议。

由于赵成明此前在对抗沙俄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又主持了奥斯曼军队的改革,使他们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因此他在奥斯曼朝廷中威望极高,被尊称为帕夏,苏丹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赵将军,你说的这个建议我原则上不反对,只是眼下国库空虚,就算有银子也得优先采购军械。

你也知道,贵国的武器价格可不便宜,我们现在才换装了十五万人的装备,还有好几万士兵都等着配齐武器呢!”

一国之君,居然在赵成明面前诉起苦来,让他一时有些忍俊不禁。

他也知道,奥斯曼人的确困难。

这次军事改革几乎掏空了国库,加上卖殖民地所得有限,军费至今还没凑齐。

眼下的军队改革只完成了一半,还有部分部队没拿到武器,苏丹心里着急得很,恨不得把自己卖了换钱,把剩下的部队也都武装起来。

“陛下,与殖民地交易不一定非要现款,我们可以用粮食换他们手里的草料。”

“只要粮食就行?”

听赵成明这么一说,苏丹心头一松。

眼下东欧还有不少地方控制在奥斯曼手中,粮食供应还算稳定。

他对埃及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在他们统治埃及时期,那里就频频爆发饥荒,从1731年到1866年这一个多世纪里,就发生了二十三次饥荒,差不多每六年一次,每次都要饿死成千上万人。

埃及的人口一直难以增长,主要就是因为粮食短缺!

即使到了后世,埃及的粮食自给率也不过两成左右,剩下的八成都要依赖进口。

国际粮价一涨,许多人就吃不上饭。

偏偏这里人口增长飞快,很多人担心这里迟早会成为一个火药桶,一不小心就会引爆。

既然殖民地那边缺粮,那是不是可以多出口些粮食,换些外汇呢?

苏丹突然冒出这个念头。

“啧,他们还想靠我们发财?”

听完赵成明带回的消息,刘永福忍不住摇头苦笑。

“奥斯曼人穷成这样,还能这么想,也属正常。”

张之洞倒是并不意外。

奥斯曼人尝到了军事改革的甜头,又被沙俄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情况下,为了自保,自然会竭尽全力推动军改,以求在强敌环伺中生存下去。

所以,增强军力,就成了他们眼下最迫切的需求,几乎等同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第二层——安全需求。

“粮食我们确实缺,埃及这地方种粮确实划不来,如果奥斯曼愿意出口,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可问题是,我们哪来的钱买他们的粮食?”

“呵呵,眼下手头紧张,不代表以后都这样。

这样吧,我打算去趟欧洲,先到风车国看看那边的肉牛和奶牛养殖情况,然后再去一趟普鲁士,争取拿下他们的牧草订单。”

“普鲁士地少人多,草场资源肯定紧张,我想我们的草料在那里应该会很有市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