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不切实际的幻想!(2/2)
听闻琉球王主动坦白,林文微微颔首:“他说了些什么?”
丁汝昌继续道:“琉球王说,那艘在呆湾海岸搁浅的船只确实挂着琉球的旗帜,但船上之人全为倭国人,无一琉球百姓。”
“倭国人?”
“他们为何要打着琉球的旗号?”
一旁的顾维钧听得一头雾水,此事实在诡异。
“因为琉球如今既是天朝属国,也是倭国藩属,倭国常借琉球之名,以进贡为由,将货物运入天朝境内贩卖。”
自明至清,天朝的藩属体系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
藩属国向天朝称臣纳贡,换来天朝对其国家安全的保障,一旦外敌入侵,天朝必出兵护之。
此外,每年进贡之时,天朝也会回赠大量金银财宝。
而藩属国借朝贡之名运来的货物,皆可免税入境。
因此,各国使团频繁来朝,名义上是朝贡,实则借机大量贩运货物,谋取厚利。
像高丽、安南、琉球等国,每年甚至多次前来,皆是借此渠道从天朝谋取私利。
这套体系并非殖民,而更似吸血。
藩属国只需称臣,便可获得天朝武力保护与经济援助,自身却几乎毫无代价。
长此以往,天朝财政不堪重负。
对于这种亏本的朝贡制度,林文早已厌倦。
他早有意改革。
如今,天朝的传统藩属中,安南已名存实亡。
两年前,日不落人发动进攻,高卢军队席卷北越,致使安南彻底覆灭。
而汉军在白起统领下,自镇南关一路南下,直至南越占城。
自此,整个越地尽归天朝掌控。
安南王虽多次上表,恳请归国复立,但林文始终未予批准。
更进一步,在完成天朝本土的土地改革后,林文已经开始选拔人才,准备前往安南推行改革,彻底废除安南国建制,将其纳入天朝疆域之中。
自秦汉以来,这片土地便归属天朝管辖,当地的风土人情、书写体系以及官方通行的语言,皆与天朝无异,皆用汉字、说汉语。
如此背景之下,要吸纳融合此地的民众,远比整合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或北非的埃及要容易得多。
若连安南都无法有效吸纳,那便不必妄想吞并北美或北非了,那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除了安南以外,高丽人倒是颇为恭顺。
早在大明万历时期,天朝曾出兵助其击退倭国的侵略,可谓对其有再造之恩。
因此,高丽对大明一直心怀感激,据说至今仍在使用明朝某年号,说实在的,那位皇帝已驾崩两百多年,一个年号竟能沿用如此之久,也真是世间少有!
尽管后世的高丽是林文极其厌恶的国家,自诩为“宇宙大国”,又被人戏称为“剽窃之国”,拼命从天朝这个宗主国身上“借鉴”各种文化与技术。
但在当前这个时代,国力尚弱、背后无强国撑腰的他们,还是颇为安分的。
他们对天朝始终保持敬意,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逆之心。
与安南相同,高丽的书面语言也是汉字,人种亦为典型的东亚族群,若要同化,难度并不算大。
既然他们如此热衷于“借鉴”天朝的一切,不如干脆将其纳入天朝版图,届时他们便是天朝的一部分,也无需再偷偷摸摸地“借用”了。
然而,目前的高丽实在太过贫瘠,若将其吞并,还需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民生,建设基础设施,推行义务教育等。
这种支出远超其带来的收益,显然是笔不划算的交易。
因此,短期内林文并不打算兼并高丽,毕竟其价值有限。
待天朝工业崛起,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裕之后,人力成本势必上升。
届时可利用天朝的高薪吸引高丽的青年才俊前来务工,吸引其富裕阶层来此定居。
如此一来,天朝无需承担治理高丽的代价,便可免费使用其人力资源,吸纳其财富积累。
还能将一些繁重、肮脏的劳动交给高丽人承担,从而大幅降低天朝的人力成本,使天朝商品更具价格优势,更具国际竞争力。
相较于直接吞并,这种策略显然更加高明!
若真能达成此种局面,或许将来高丽人会主动恳求加入天朝,成为天朝的一个省份!
林文可以暂不吞并高丽,因其就在天朝眼皮底下,陆路与天朝接壤,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天朝的掌控,根本无从逃脱,因此无需过于忧虑。
但琉球与倭国的情形则截然不同。
琉球所在的群岛,是后世鹰酱封锁天朝所设“第一岛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若此地落入敌手,则天朝将被牢牢困于第一岛链之内,寸步难行!
敌人可随时从岛链各岛出兵,直击天朝沿海各地。
反之,若此地为天朝所得,则可将其作为战略支点,将第一岛链与天朝本土之间的海域变为天朝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