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难遇的奇才!(2/2)
“他在哪里?能否及时赶来?”
“就在江户城内,我们现在便可前往拜访。”
“好,事不宜迟,立刻出发!”
……
与此同时,在天守阁内,天朝与倭国的首次密谈正在悄然展开。
一如往常,倭国人无论内心如何,表面上依旧礼数周全,恭敬有加。
哪怕汉军方才一炮轰塌了他们的码头,甚至险些将整个江户城付之一炬,德川庆喜的脸上依旧挂着笑意,行礼时也毫不迟疑。
顾维钧对这种虚情假意颇感厌烦,便直截了当地说道:
“我方提出的五项条件,相信幕府方面早已清楚。
我再重申一次,这五项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三天之内不能满足,我方将不得不考虑采取其他手段予以回应。”
虽然没有明言,但现场所有人都明白,顾维钧口中的“其他手段”,实际上就是正式宣战!
果然,听到这番毫不掩饰的言辞,德川庆喜的脸色终于变了。
“顾大人,倭国不过是个小邦,幕府实际控制的地区也仅限于关东、尤其是江户一带。
一下子要我们拿出一千万两白银,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估计在一千多万两白银左右,但那是全国各地大名的总和。
单以幕府自身的财力而言,远远达不到这个数目。
若幕府真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早就调兵遣将,将西南那些不安分的大名尽数平定了!
顾维钧听罢笑了笑,道:“我听说倭国盛产白银,年产量曾一度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光是石见银山一处,鼎盛时期年产白银就达百万两。
全国其他银矿加起来,最高年产量也曾达到四百万两。
石见银山从发现至今已开采了五百年之久,贵国却说拿不出白银来,这种话恐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吧!”
倭国银矿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白银大国。
在美洲白银尚未大量开采之前,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
当年西方国家在远东贸易中所使用的白银,大多来自这里。
他们通过三角贸易,将从天朝购买的货物运往倭国换取白银,再带着白银回到天朝继续采购,周而复始。
在这样的贸易链条中,倭国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没有倭国的白银,他们根本无法从天朝获取商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川庆喜在顾维钧面前哭穷,后者自然不信。
“据我所知,石见银山如今就在幕府掌控之下。
将军说拿不出白银,莫非是认为我们年幼无知,好糊弄不成?”
德川庆喜神色略显尴尬,连忙摆手道:“不不不,我们绝无此意。”
“只是石见银山距离江户太远,而靠近西南诸藩。
如今西南诸藩正密谋推翻幕府,那里的白银,我们实在难以确保能安全运回江户。”
顾维钧微微一笑,道:“那倒简单,我们直接派军舰去石见银山取就是了。”
石见银山离对马岛不远,紧邻海岸,汉军舰队很容易就能抵达。
听到顾维钧这番话,德川庆喜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这倒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而且如果汉军真的派兵前往石见银山,很可能会与西南诸藩发生冲突。
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借天朝之手,收拾那些不安分的藩镇!
想到这里,德川庆喜悄悄给井上正直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
轻咳一声,井上开口道:“若是倒幕派出兵阻挠,石见银山恐怕难以守住,贵国前去运银的人恐怕也会陷入险境……”
“这个无需你们操心,我们会派出陆军登岸驻守,保护银山安全。”
“那……我们如何确认贵国从银山中取了多少白银呢?”
天朝索要的是一千万两白银,而石见银山年产量大约在一百万两左右。
如果仅靠此矿,恐怕要开采十年才能还清赔款!
顾维钧淡然一笑,道:“很简单,你们把银山交给我们经营十年,十年内我们自行开采,等凑足了数目,自然会归还给你们。”
他早已看穿幕府的心思。
一千万两白银虽是巨款,但幕府并非完全拿不出来。
只是眼下他们正忙着扩充军备,准备与倒幕派决战,自然不愿轻易动用这笔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赔偿给天朝的话,那么幕府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战争了。
因此,他们自然不愿意轻易动用这笔钱,但天朝方面的态度又非常坚决,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不给钱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他们便想到一个办法,提出将石见银山的开采权交给天朝,由天朝自行组织人员进行开采。
这样一来,幕府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就可以解决赔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