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六十年过去,军队依旧让人胆寒!(2/2)
卡尔亲王转过身来,语气和缓地问道。
两人年纪相仿,腓特烈·卡尔亲王今年三十九岁,施里芬三十五岁,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起行动!”
施里芬神情振奋地答道。
能够追随被誉为“普鲁士战神”的卡尔亲王作战,对他来说,简直是一场难以想象的荣耀!
“很好,传令下去,全军迅速推进,目标——阿登森林!”
当腓特烈·卡尔亲王所率领的第二军团突然现身于阿登森林一带时,普鲁士的第一军团与第三军团也分别出现在莱茵河地区与符腾堡王国境内。
这三路大军的快速部署,直接切断了法军的前进路线,迫使他们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斗!
“哼,终于来了,我还以为普鲁士人只敢躲在后方不敢露头呢!”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听闻普军主力终于现身的消息后,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屑。
此前还有人向他大肆吹捧普鲁士军队如何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结果呢?
八月十五日战争爆发,十几天过去,正面战场上却几乎见不到普鲁士正规军的身影。
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对方怯战,不敢出战,便是他们动员效率低下,集结军队耗费了太多时间,才导致前线迟迟无法形成有效兵力。
在拿破仑三世看来,普鲁士人两者兼而有之——既胆小怕事,又缺乏像法军那样迅速完成动员的能力!
虽然真正的主力决战尚未打响,但从双方军队的反应来看,差距已经一目了然。
因此,他对法兰西军队充满信心,对对面的普鲁士军团则毫无畏惧。
“陛下,我认为我们不能太过轻敌。”
法军总参谋长埃德蒙·勒伯夫在一旁谨慎地提醒,“据情报显示,前线的敌军很可能是由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亲自统率,人数甚至超过我们,多达三十五万人!”
这位总参谋长深知,皇帝始终志大才疏。
尽管他与那位传奇皇帝拿破仑拥有一样的名字,但他的能力远不及他的叔叔——那位曾横扫欧洲、令各国闻风丧胆的拿破仑大帝。
那位真正的拿破仑,凭借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带领法兰西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几乎无人可敌。
即便是多国联军数次围剿,也未能撼动高卢帝国的根基。
如果不是他在远征莫斯科时遭遇惨败,损失了大批精锐部队,恐怕历史上也就不会有滑铁卢之战了。
相比之下,拿破仑三世恐怕连他叔叔一成的能力都不到。
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完全是由于法兰西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国际地位持续下滑,民生日益困顿,民众开始怀念那个曾经带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伟大时代。
在这种局面下,依靠与叔父拿破仑一世的亲属关系和相同的名字,拿破仑三世才得以勉强掌握权力,登上高卢皇帝的宝座。
实际上,他之所以能坐上皇位,与其说是他个人能力出众,不如说是因为“拿破仑”这个姓氏所承载的巨大光环,使民众对他抱有过高的幻想与期待。
眼下看来,如果他真能在战场上击败普鲁士,或许确实有机会让高卢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
然而在参谋总长埃德蒙·勒伯夫的眼中,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皇帝陛下与军中许多将领都严重低估了敌人的实力。
普鲁士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软弱可欺!
作为法军最高军事策划者,埃德蒙对这位对手的强悍心知肚明。
当初,普鲁士仅凭十几万人马,便成功抵挡住了几十万法军的攻势。
如今怎会突然变得如此不堪,任由他们长驱直入?
埃德蒙几乎可以断定,这一切极有可能是普鲁士精心布置的圈套!
可是在敌人露出真面目之前,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下一步的杀手锏究竟是什么!
“哼,兵力再多又如何?当年我叔叔与缪拉、絮歇、达武等将领率军征讨普鲁士时,对方常常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不照样被我叔叔与缪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以少胜多的战例在法军历史上难道还少见吗?”
拿破仑三世显然并不认同埃德蒙的看法,他顺口便提起了当年拿破仑大帝时期的辉煌战绩。
这番话却让埃德蒙忍不住在心里冷笑着吐槽:
当年的拿破仑大帝在位之时,手下26位元帅,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是欧洲乃至世界级别的名将。
达武、马塞纳、缪拉、絮歇、拉纳、苏尔特……这些人可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将才!
而如今法军的将领,如麦克马洪、巴赞之流,又拿什么与他们相提并论?
这些人之所以能爬到高位,多半是靠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讨得皇帝欢心罢了。
就他们那点战绩,连拿破仑时代的将领们都比不上,更别提跟对面的普鲁士腓特烈·卡尔亲王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