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加入起事队伍,形成恶性循环!(2/2)
毛熊人一看,不行啊,刚才那支断后部队几乎没起任何作用。
看来不能再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让部队断后,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们干脆不再安排断后部队,所有人一齐朝叶卡捷琳堡前进,谁掉队谁倒霉!
在这种无奈的安排下,毛熊士兵只能各自祈祷好运,然后拼命向只剩几十公里的叶卡捷琳堡狂奔。
叶卡捷琳堡是一座重要军事要塞,只要能顺利抵达,他们的安全才有一线希望。
对毛熊人来说,这最后的几十公里,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跨过去还有活路,跨不过去就只能等死!
虽然汉军对待西方国家的战俘还算宽厚,不会打骂虐待,只会让他们做些苦力。
一旦有人出钱赎人,汉军也会立刻释放战俘,让他们回家。
但这种优待,毛熊人是别想指望了。
天朝对待毛熊战俘可没那么客气!
毕竟,毛熊素来以粗暴和吝啬闻名,沙皇根本不在乎自己手下的士兵,更别说为了赎回他们而掏出一大比钱了。
因此,一旦被汉军俘虏,这些战俘的命运多半是被送去工地或者矿场做苦力。
由于没有人愿意出钱赎他们,他们只能通过劳动来“偿还”自己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自然想尽各种办法榨取这些战俘的劳动力!
这也导致了毛熊战俘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能活着回到祖国的,寥寥无几!
毛熊的顿河军团最终还是顺利抵达了叶卡捷琳堡。
其实汉军原本有机会提前派出部队占领这座城市,切断他们最后的一线生机。
但他们最终并没有这么做。
“从之前的战况来看,如果我们一味地在他们后面穷追不舍,效率实在太低了!”
在汉军的一次作战总结会上,左宗棠对白起说道。
白起点点头,西伯利亚实在太过辽阔,敌军数量众多,而己方兵力有限。
一旦把毛熊逼急了,他们四散奔逃,靠汉军这点人手,根本抓不过来。
而且如果部队过于分散,也会面临不小的风险:一是容易在茫茫平原上迷失方向,二是可能遭到敌人的埋伏。
要知道,毛熊进入西伯利亚已经三百年有余,对于这里的地形,他们远比汉军熟悉得多。
若是他们利用地形设伏,成功偷袭汉军,那对己方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因此,在参谋长的建议下,左宗棠决定暂时按兵不动,放任毛熊进入叶卡捷琳堡。
“毛熊一路奔逃,叶卡捷琳堡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如果他们没有机会进城,失去了这个念想,反而会更加拼命,更加难缠。”
“我们让他们顺利进入城市,等于是给了他们一点盼头,这样他们就不会分散逃窜,而是集中涌进这座城市。”
听完左宗棠的分析,白起表示赞同。
目前左宗棠的主力大多部署在南方,这次北上参战的只有两万余人。
而白起带来的部队则是他从漠北带出的主力,足足有五万人。
相比起一路激战的左军,白起的部队这一路的任务主要是驱赶那些被毛熊赶到远东去的哥萨克骑兵。
这些哥萨克欺软怕硬,欺负起手无寸铁的百姓和牧民他们很在行。
可一旦要他们正面硬刚汉军主力,他们压根不敢碰。
因为敢这么干的人,早就死在了汉军的枪口下!
因此,白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把这批哥萨克骑兵一路赶回了毛熊本土。
此时,毛熊原本派来对付哥萨克的顿河军团已经被汉军缠住,无法脱身。
于是这群哥萨克得以轻松突破毛熊的封锁,翻过乌拉尔山脉,重新回到了毛熊的东欧核心区域,对毛熊政权构成了新的威胁!
哥萨克组织松散,纪律性差,热衷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虽然他们还不足以推翻毛熊的统治,但他们在毛熊腹地四处作乱,肯定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被抢劫的百姓生活无以为继,很可能揭竿而起,要么加入哥萨克的队伍,要么就地起兵,举起反抗的旗帜!
无论哪一种情况,对毛熊来说都绝非好事。
毕竟,光是应对四处流窜的哥萨克就已经够头疼的了,如果再冒出一群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军,那情况只会更加复杂。
那时候,他们必须抽调兵力去镇压起义。
而一旦兵力分散,再想彻底剿灭哥萨克就更难了。
哥萨克一天不被清除,受害的百姓就越多,而这些百姓走投无路之下,又会加入起事的队伍,形成恶性循环。
各地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叛乱频发,使得毛熊难以从这些地区征收赋税。
正府收入减少,本来就已摇摇欲坠的财政系统,将更加难以支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