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展现惊人的杀伤力!(2/2)
此外,关税收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天朝内部局势趋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产恢复,经济活动迅速回暖,带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海关税收也随之水涨船高。
1867年,天朝海关的关税收入已突破三千万两白银,预计今年将超过五千万两白银。
因此,综合各项税收,天朝今年的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四亿两白银。
税收的迅猛增长,正是洪仁玕信心的来源。
除此之外,铸币税以及新货币发行所带来的财政收入也相当可观。
在去年新货币发行过程中,正府成功从市场上回收了超过三亿两白银。
这些民间流通的白银成色不一、含银量参差,而天朝新发行的银币含银量高、铸造精良,因此百姓乐于将手中的旧银兑换为新币。
当然,兑换是依据旧银的实际含银量来折算的,不过为了加快回收速度,央行在此过程中也给予了适度的优惠,吸引更多人前来兑换。
这一举措让民众尝到了甜头,纷纷将家中囤积的银两拿出来兑换,从而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央行系统。
央行在获得这批白银后,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将白银铸造为银币,同时还发行了三倍于银币面值的纸币。
这样一来,尽管白银总量并未增加,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却增加了三倍,相当于凭空创造了九亿两白银的资金!
这笔凭空多出来的资金,显然变成了正府的铸币收入。
受此影响,即便去年财政赤字超过了三点五亿两白银,正府靠着铸币收入,反而实现了五点五亿两白银的财政盈余。
再加上之前积累的结余、汉斯人送来的战争赔款,以及对外军火贸易所带来的收入,如今天朝国库的资金已接近十亿两白银。
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储备,自然做什么都有底气了。
“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要是他们当初不那么急着支付战争赔款给汉斯人,这笔钱现在也许就不需要还了。”
普法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规定,高卢必须向普鲁士支付高达六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这笔款项折算成白银,大约接近九亿两,数额极其可观。
然而,高卢人迅速筹集到了这笔巨款,并在短时间内支付给了德军,可见当时欧洲列强的经济实力之雄厚,也反映出工业化国家与像天朝这样的农业国家之间在财政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早在1730年,日不落的年度财政收入还不到大清的三分之一。
但到了1840年,日不落的税收已经超过了清廷的十倍。
正是凭借这种雄厚的财力,日不落才能远征数万公里,将军队投送到天朝门口,并在本土击败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虽然高卢的国力不如日不落,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并不悬殊。
以他们的实力,拿出这笔钱并不困难。
但问题是,他们在战争刚一结束就急于支付赔款,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尤其是在支付完战争赔款后,又不甘心地加入了由日不落主导的协约国阵营,如今恐怕高卢人已经后悔莫及。
如果当初没有那么急着把这笔钱赔给第二帝国,而是留作日后扩充军备之用,说不定还有机会扭转局势,杀回德意志境内,反过来向汉斯人索取战争赔偿。
那样不仅一分钱都不用赔,反而还能从中获利。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这笔钱已经打了水漂,反倒成了敌方扩充军备的资本。
真可谓是自作自受,得不偿失。
至于汉斯人想要采购军火,天朝这边当然不会拒绝。
适当地加强他们的军备实力,让他们在欧洲拖住日不落和高卢这两个国家,为天朝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时间,这显然是符合天朝利益的。
毕竟,让汉斯人冲锋在前,自己坐山观虎斗,趁列强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悄悄强化自己在西伯利亚与中东地区的控制力,牢牢掌握世界岛的核心地带,从而确立大汉帝国在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战略良机一旦错过,恐怕再难重现。
而且,受战争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各国在军事上的投入持续上升,直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其进步之快,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也不为过。
带底火的后膛步枪,在普鲁士军队于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下,已在欧洲各国广泛推广。
不论是高卢还是日不落,都研发并量产了各自的旋转后拉式步枪,其性能已与毛瑟1888式不相上下。
而在机枪与火炮方面,随着触发引信技术的突破以及钢铁冶炼与锻造工艺的进步。
欧洲各国也开始列装使用钢制弹壳和开花弹的火炮,这类火炮与汉军目前装备的型号相近,虽然在性能上略逊一筹,但凭借欧洲国家的科技水平,只要在实战中不断改进,这种差距很快就会被缩小甚至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