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80章 一场全境大规模战争!

第280章 一场全境大规模战争!(2/2)

目录

由于汉斯名义上是天朝的盟友,这场战争也牵动着天朝的神经,军方对欧洲局势格外关注。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德军的主力部队尚未被歼灭,即便敌军攻入本土,他们仍然具备反击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一旦核心区域被攻陷,将极大削弱他们的战争潜力。

毕竟现代战争越来越像总体战靠拢,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表现,还与国家的人口、资源、工业产能等息息相关。”

军方对这场战争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部分人认为德军形势严峻,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击败;也有人认为局势虽然不利,但仍有扭转的可能,至少可以支撑半年以上。

回顾鹰酱的南北战争,就能看出现代战争与以往已有本质不同。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各国的整体国力有了显着提升。

工业能力的增强,直接带动了生产力的飞跃,进而推动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自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各国人口持续攀升,到十九世纪末,多数国家的人口已增长三至四倍,这是中世纪时期无法比拟的。

随着人口激增,仅靠农业已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群体,大量人口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进入工厂工作。

而劳动力的集中又进一步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商品产量迅速上升,导致市场饱和。

各国不得不争先恐后地寻求海外销售市场,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品。

然而,要打开海外市场,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否则不仅难以在列强之间竞争,也无法迫使贸易对象接受自己的商品倾销。

因此,这一时期各国的军备规模迅速扩大,军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军工厂的武器制造速度和数量都有了极大提升。

再加上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各国都具备了组建庞大军队的能力。

工业化的另一大优势是,工人比农民更容易被组织起来。

战争一旦爆发,正府可以迅速动员大量产业工人入伍,在极短时间内扩充军队规模。

这在中世纪是无法想象的。

当时动员一支军队、训练士兵并形成战斗力,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

而到了现代,这个过程被大大缩短,有时甚至只需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此前东线战况最为紧张时,毛熊曾在短时间内征召了四十万新兵,这些人都还没完成基础训练就被直接送上战场。

连工业基础薄弱的毛熊都能做到这一点,像汉斯这样的工业强国自然更不在话下。

所以林文并不认为第二帝国会很快被击溃,虽然协约国目前攻势猛烈,但战争的走向仍存在很大变数。

不过他们的进展也才刚刚抵达第二帝国的西部边陲,那些区域不过是第二帝国近期才纳入版图的边缘地带,并非其真正的核心地带。

若要对第二帝国形成真正的压力,就必须深入其腹地,也就是昔日普鲁士的疆域才行。

从这一角度看,当初日不落帝国与毛熊帝国达成协议,联手夹击汉斯人的战略,确实堪称妙策。

毕竟相比起西线而言,东边的毛熊直接与第二帝国的心脏地带——也就是昔日的普鲁士王国——接壤。

一旦俄军从东部发起攻势,那对第二帝国的打击将是极为致命的。

要知道,相较于新近整合的北德意志诸地,真正的普鲁士地区才是第二帝国人口与工业的命脉所在。

可惜的是,这项战略最终未能实现。

看似强大无比的毛熊,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

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真正一打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竟然被轻松击溃。

这让世人无不感到震惊,因为原本在大家的设想中,汉斯要击败毛熊绝非易事,即使能够取胜,也必定是经历一场惨烈的持久战,付出沉重代价之后的险胜。

结果却出人意料,毛熊竟如此不堪一击,半年之内便被击溃!

当然,这也与协约国在西线按兵不动、未能及时配合俄军形成夹击之势有关。

如果当初协约国能迅速从西线出兵,与俄军形成两面夹击,或许毛熊不至于败得如此迅速。

一旦毛熊不败,并能坚持至今,局势恐怕将大为不同。

不过,这些纷争,天朝倒无需太过操心。

既然欧洲的大战已经全面爆发,那天朝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出手机会。

“立即传令白起与左宗棠,让他们协同南边的刘永福,夺取毛熊的西南部;另外,命令海军做好准备,占领倭国的北海岛一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