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82章 信任与厚爱!

第282章 信任与厚爱!(2/2)

目录

虽然倭国幕府号称征夷大将军,名义上要统兵讨伐北方的虾夷人。

但其实虾夷人数量稀少,根本构不成实质威胁。

因此幕府从未真正出兵征讨。

不仅如此,幕府还需加以保护,否则一旦虾夷人灭绝,幕府将军“征夷大将军”的头衔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松前藩作为唯一被封于北海岛的大名,长期以来与虾夷人多有往来。

他们深知幕府无意真正剿灭虾夷人,因此也从未主动发动大规模进攻。

北海岛上的虾夷人大约有两万五千至五万人之间,具体数字难以统计。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数量远远多于松前藩的兵力。

一旦开战,松前未必能占上风。

更何况,虾夷人对于松前藩而言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正是依靠与他们的交易,获取鱼干、人参、皮毛等物资,松前藩才有足够的资源购入粮食,以区区一万石的收入,养活近两万人口,并储存下三万石粮食。

因此,由松前出面与阿奴伊人接洽,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接到命令后,松前德广欣然亲自带队北上。

他原有二千一百名武士,其中一千六百人已被汉军收编,成为天朝麾下首支倭人佣兵部队,用于实战测试效果。

若这支队伍表现良好,汉军可能会扩大此类招募,吸纳更多倭人加入。

虽然失去了大半兵力,但松前德广心中并无怨言。

天朝不仅保他性命,还破格保留五百武士为其所用,这份恩情,已让他感激不尽。

他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回报天朝的信任与厚爱!

这次,他亲自带队前往曾与他们有过商贸往来的阿奴伊人部落,试图说服这些人,看是否能劝动他们从北方南迁。

聂士成计划将阿奴伊人和部分松前藩的曰本人迁往室兰等地区,协助汉军开垦当地的荒地。

那里的平原土地肥沃,又濒临海岸,交通便利,战略意义也十分突出。

相比位于半岛上的函馆和富山城,室兰城在汉军眼中更具开发价值,他们打算在这里打造一座城市,作为将来虾夷地的行政中心。

但当时室兰一带还几乎是一片蛮荒之地,既没有成形的城镇,也没有多少居民,只有几千名阿奴伊人零散地居住在这里。

要从头开始开发一片荒地,需要大量人力,这些劳动力眼下只能依靠松前藩的曰本人和本地的阿奴伊人来提供。

松前德广奔波了半个多月,走访了二十多个阿奴伊人部落,成功说服其中十二个部族迁往南方,接受大朝的管辖。

对阿奴伊人来说,生活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

由于缺乏耕种技术,也没有优质的种子,他们只能靠打猎和捕鱼为生。

这种生活方式很不稳定。

每到冬天,一旦山林被大雪封住,海面结冰,他们就既无法进山狩猎,也不能出海捕鱼,只能依靠之前储存的食物艰难度日。

那些存粮不足的家庭,遇上漫长的寒冬,往往难以挺过去,全家人可能会活活冻死、饿死。

再加上生产力落后、技术不足,阿奴伊人的生活物资极其短缺,像盐、铁器之类的基本用品他们自己无法制造,只能高价从松前藩购买。

由于松前藩在贸易上占据垄断地位,卖给他们的物品价格昂贵,他们平时都舍不得用,更谈不上用来腌制猎物和渔获了。

因此,他们即便打到很多猎物或捕获大量鱼类,也难以保存太久。

又因为缺少铁器,许多阿奴伊人只能生吃食物,导致健康状况极差,平均寿命甚至不到三十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朝提出的招抚政策对阿奴伊人来说确实颇具吸引力。

只要他们愿意南迁,协助大朝开垦土地、建设城市,等土地整理好之后,他们便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还能分到房屋,安顿下来。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落后的渔猎生活,以后也不至于因为缺乏过冬物资而大批族人丧命。

当然,也有一些阿奴伊人比较保守,对外人存有戒心,拒绝了大朝的邀请。

他们愿意维持贸易关系,但不愿迁居南方。

对于这些人,松前德广没有强求,而是将他们的部落名称和位置一一记录下来,打算回去后向大朝将军报告,请示如何处理。

半个月后,当松前德广返回富山城时,已有大约一万五千名虾夷人跟随他南下,愿意在南方定居。

加上松前藩原本的一万九千多人,汉军可用的人口已超过三万,初步具备了开发的基础。

虽然还有部分虾夷人尚未迁移到南方,接受汉军的管理。

但聂士成并不打算立刻用兵讨伐他们。

一是因为这些部族分散各处,用兵效率太低;二是虾夷地本就人丁稀少,若动武歼灭,只会白白损失人口。

在从大朝本土移民到来之前,他可用的人手主要就是这些本地的曰本人和虾夷人。

所以他放弃武力手段,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