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83章 五艘战舰,声势浩大!

第283章 五艘战舰,声势浩大!(2/2)

目录

显然,这支舰队绝非来游山玩水的,他们是为汉军在西进战略中的先遣部队,承担着开路先锋的重任。

从这一刻起,“经略北美”的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

船队经过半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夏威岛。

岛上的原住民早在汉军第一次抵达北美时就被纳入了统治范围。

第二次航行时,汉军带来了大量物资和装备,并在此驻扎了一部分士兵,协助土着人一起建设和发展。

因此,当这次舰队重返夏威岛时,岛上已经建成了一座规模虽小但井然有序的港口城市。

这座城被命名为“檀香城”,因岛上盛产檀香木而得名。

这个名字正是林泰曾在上一次任务中亲自命名的。

当时他取完名便随舰队返回了大陆,没想到再度归来时,这座城市已经初具规模。

林泰曾站在“镇远号”的甲板上,远眺那座静静坐落在海天之间的城市。

檀香城并不大,差不多只相当于大陆内地的一个小镇规模。

但在这样一个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它无疑是当地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

这一点从频繁往来于城市与周边部落之间的原住民身上便可看出。

他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与敬意。

城市旁边的一座山上,还矗立着一座高达二十五米的灯塔,为过往的船只提供指引。

而在山脚下的海岸边,一座崭新的码头已经建成,设施完备,可供往返于太平洋两岸的船只停泊与补给。

最先发现舰队的是灯塔上的汉军哨兵,他们立刻将消息传回檀香城。

不一会儿,一支由汉军士兵和原住民组成的混合部队迅速从城中集结而出,全副武装地迎了出来!

“反应速度挺快,训练有素。”林泰曾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们误将舰队当成了敌军,但这份警惕性却令人欣慰。

毕竟,对檀香城构成威胁的敌人,只能来自海上。

因此,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能在建设城市的同时,组织并训练原住民武装,使其逐步融入天朝的治理体系,林泰曾对此非常认可。

更难得的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汉军就将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建成了如今的模样,实在令人振奋。

夏威岛上的原住民,从人种上来说与天朝本地居民并无太大差异,因此汉军采取的策略是吸引他们前来定居,传授天朝文化,逐步培养他们对天朝的认同感,最终实现和平同化。

当然,也有一种更极端的做法,比如西方列强常用的手段——将原住民全部消灭,再从本土迁移人口来填补空缺。

正是靠着这种方式,西方殖民者才得以占据整个北美,建立起鹰酱和枫叶国。

但天朝并没有选择这条路。

一是因为夏威岛原住民人数不多,同化难度较低;二是若采用屠杀政策,将极大增加治理成本。

一旦杀光原住民,当地的生产体系必然遭到破坏,再从本土移民不仅耗时费力,还会拖慢整体开发进度。

汉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的中转站和补给点,使得天朝的舰队能够从本土出发,途经虾夷地、夏威岛,一路补给后顺利抵达北美。

若因夏威岛的问题耽误了北美大局,那将是因小失大。

此外,这里的原住民与东南亚地区的土着不同,他们大多是早年从东亚地区漂泊而来的先民后裔。

从根本上来看,夏威岛的原住民与天朝有着相近的族群渊源,由于人口稀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化体系和统一信仰,因此在文化认同上也较容易被引导与融合。

正是如此,当汉军在夏威岛建立起檀香城,并引入先进的农耕、渔业技术和大量天朝制造的日用品后,原住民便开始陆续离开原本的部落,迁往檀香城及周边聚居。

在汉军的组织下,他们与汉军士兵一同开垦土地、修筑港口码头,逐步扩大城市规模。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开始学习天朝的语言文字——毕竟他们原本并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

因此,汉语和汉字很快取代了各地的方言土语,成为全岛通用的官方语言。

不少部落首领和贵族也开始主动接受天朝文化,穿起汉服,饮茶品茗,甚至开口闭口都是“子曰诗云”。

他们融入天朝的经济与文化体系后,同化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不出十年,夏威岛的原住民几乎将与天朝百姓无异。

对于这一成果,林泰曾非常满意。

他的舰队在夏威岛短暂停留了三天,补给淡水、食物和燃料后,便再度启航,直奔西海岸而去。

距离上次造访已过去两年,林泰曾对西海岸的局势充满忧虑。

当初离开时,鹰国方面已经对天朝在此地的扩张举动表示了高度关注。

而南鹰将西海岸割让给天朝的消息曝光后,更是在鹰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