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歼灭土着,拿下卡森山谷!(1/2)
而美军这边,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被盯上,更不清楚前方卡森山口已布下重兵埋伏。
他们在卡森镇稍作休整两个小时后,便继续向西推进。
这支先锋部队的任务,是在主力部队到来之前抢先占领卡森山口,确保后续部队可以安全通过。
格兰特将军尽管饱受批评,但他毕竟是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在军事指挥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否则,他也不可能凭借战功接替遇刺身亡的林啃,成为鹰酱的第十八任总统。
在原本的历史中,南北战争结束后,林啃总统遭到暗杀,格兰特则因战功卓着和威望极高,顺利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一届,在任长达八年。
如果鹰酱也讲究“出将入相”的话,格兰特无疑就是那种从将军走上政坛的典范,这可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可在这个时空,尽管他的军事才能依旧出众,但由于内战并未取得最终胜利,他在率军南下时所犯下的战争错误,让他在国内饱受诟病。
正因如此,鹰酱正府才将他从前线调离,派他出征西部。
这样做,一来能让他暂时避开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再承受民众的持续指责;
二来也是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能通过击退外敌的功劳,洗刷身上的污点。
格兰特心里清楚,这是军方对他的一种保护和安排,因此对这次西征极为重视。
他认真研究了西海岸汉军和土着武装的情况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要想解决西部问题,必须行动迅速!
毕竟,没人知道汉军什么时候会增派兵力来北美。
一旦鹰酱出兵的消息传到天朝,对方恐怕会立刻增援西海岸的部队,那局势就更难掌控了。
若等到汉军援军抵达,这场仗就更不好打了。
与南军苦战八年之后,格兰特对天朝制造的武器威力已深有体会。
光是装备了这些武器的南军,就已经让北军吃尽苦头。
若换成汉军亲自动手,北军胜算恐怕更加渺茫!
更让人担忧的是,据说南军手中的武器还不是汉军最先进的型号,最精良的武器都保留给了自己使用。
所以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装备比南军更强、战斗经验也更丰富的劲旅。
如果不想陷入与这样的强敌的拉锯战中,就必须赶在汉军主力登陆之前,摧毁他们在西海岸的据点。
这样一来,失去落脚点的汉军就难以在西部立足,对付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为此,格兰特下令全军迅速行动,仅用了六天时间,便从东海岸横穿大半个鹰酱,抵达中部地区。
但此时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尚未全线完工,只修到了中部州。
因此,剩下的路程只能靠步行完成,这大大拖慢了大军的前进速度。
面对这种情况,格兰特焦急万分,于是挑选了两千名精锐士兵,命令他们轻装上阵,脱离主力部队,先一步向西海岸开进。
虽然这支部队未必能彻底清除西海岸的汉军与土着力量,但要赶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控制沿途关键要道,为后续主力部队打通通道,这点他们还是能做到的。
这支美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派上战场的!
他们的行军速度确实不慢,尤其是在徒步推进的情况下,穿越西部各州的荒漠与戈壁,居然还能维持每天50公里的行进距离。
在那个年代的军队中,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出色了!
然而,他们的对手比他们更快!
汉军部队于8月10日在西海岸成功登陆,短暂休整两天后,8月12日便从西海岸出发,仅用了短短八天时间,就赶到了600公里外的卡森山口。
平均每天行军超过75公里!
这样的速度,是美军无论如何都难以企及的。
正是这种速度上的优势,使得汉军比美军提前一天抵达了卡森山口。
如果他们的行军稍微慢上一点,恐怕率先赶到这里的就会是美军了。
一旦让美军抢先占领山口并建立防线,那对汉军而言,形势将极为不利。
就在美军完成休整,离开卡森镇,朝着山口方向前进的同时,
一支汉军部队却悄然绕过了山口区域,从南部的塔雷地带借助山谷中密林的掩护,在美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从他们的侧翼悄悄穿插过去,抵达其后方,进入潜伏状态。
一旦正面战斗打响,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迅速夺取卡森镇,并从后方封锁美军的退路,让他们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而对此毫不知情的美军毫无警觉,他们还沉浸在即将给敌人带来“惊喜”的幻想之中。
殊不知,第一个迎来“惊喜”的,正是他们自己。
砰!
一名正在行进的美军士兵突然脑袋一歪,眉心迸出一团血花,身体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砸在泥土上。
“有埋伏!”
枪声一响,周围的美军立刻警觉起来。
训练有素的他们几乎是本能地做出反应:有人迅速趴下,借着岩石和灌木掩护;有人端枪扫视四周,寻找敌方位置并进行还击;还有小队悄然分开,准备从两侧包抄,意图绕到背后发起突袭。
单看这番应对,这支队伍确实担得起精锐二字。
历经八年内战洗礼,他们早已习惯了突发状况,即便遭遇袭击也毫无慌乱,井然有序地展开反击。
“怎么回事?谁开的枪?”
团长闻讯赶来,一把抓住前方撤下的士兵,急声追问。
此处是卡森山口外缘入口,若敌军已抢先控制要道,他们的远征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