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这是唯一的生路!(2/2)
山县虽因关原一役崭露头角,但他年纪尚轻,资历远不及西乡深厚。
当初得以执掌军队,全因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打动了西乡,才获得临时授权。
可一旦战略完成,西乡便迅速收回军令之权。
山县表面顺从交权,内心却颇为不满。
关原之战已证明他的统帅才能——他确实有能力带领大军取胜。
可即便如此,西乡仍不愿分权,牢牢掌控军中命脉,换作谁也难以心平气和。
正因如此,当倒幕派主动示好,提出联手推翻西乡,并许诺由他执掌全军兵权时,山县心动了。
若是此前未曾尝过权力滋味,他或许根本不屑一顾。
但如今不同。
他曾手握重兵,运筹帷幄,赢得赫赫战功。
如今却被剥夺实权,再度边缘化,怎能甘心?
反复权衡之后,山县终于点头应允。
大保久利通身为关西势力的核心人物之一,声望卓着,手腕强硬。
更关键的是,他们已与天朝建立联系,背后有了更强支撑。
而对方阵营中缺乏真正能打仗的将领,若自己前去投效,必受重用。
毕竟扳倒西乡之后,总得有人接管军队,继续对抗幕府。
放眼望去,除了自己,再难找出更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深思熟虑后,山县有朋接受了大保久利通的拉拢,悄然转身,背离西乡,投入另一阵营。
西乡隆盛浑然不知自己已被出卖,仍满怀斗志地率领部队,准备乘势进军,直取关原城。
不料途中突接大久保利通急报,称来自天朝方面有紧急军情,命他即刻返回商议要事。
毫无防备的西乡将指挥权交予山县有朋,独自赶回大阪。
刚一入席用餐,便被大久保利通当场解除武装,在宣读其十大罪状后,将其处决!
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西乡才明白自己落入圈套,可惜为时已晚!
清除西乡之后,桂小五郎依先前拟定名单,对其亲信展开一连串肃清与暗杀行动。
因计划周密、行动隐蔽,那些心腹毫无戒备,几乎尽数落网,无一漏网。
若换作平常局势,如此大规模铲除核心人物,尤其是倒幕阵营中如神只般存在的西乡隆盛,必然引发全军震动,甚至激起兵变。
但此次因早与山县有朋暗中勾连,使其顺利接管兵权,军队未起波澜。
山县凭借关原大胜积累的声望,足以压制军中躁动,稳住局面。
加之桂小五郎手段果决,迅速肃清了军中西乡旧党,为权力集中扫清障碍,使控制军队更加顺畅。
掌握重兵后,山县渐生骄意,对大久保利通态度也日渐倨傲,隐隐流露出取西乡而代之的野心。
对此,大久保利通并未言语,只是一道命令切断前线补给——粮草不运,弹药停供。
这一招立刻让山县陷入困境:
虽握有数十万大军,可将士终究是血肉之躯,断粮之后,不是饿倒便是战败。
迫于压力,山县只得低头认错,亲自请罪。
大久保利通见其服软,便收回半数兵力,转交高杉晋作统辖,仅留一半归山县掌管,方才罢手。
自此,山县元气大伤,纵有异心也无力施展,只能安分听命。
一场政变加一轮清洗过后,倒幕军内部的权力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这场变故,尤其西乡隆盛这位“军神”竟遭诛杀,不仅令关西震动,更在江户幕府之内掀起轩然大波。
“连西乡都被杀了?消息属实吗?”
德川庆喜初闻此事,震惊得难以置信。
西乡身为倒幕派元老、三军统帅,乃幕府最忌惮的对手。
此人出身行伍,才干卓绝,曾多次重创幕府军队,令高层夜不能寐。
正当幕府苦思对策之际,竟传来此人被己方所灭的消息,实在令人措手不及!
“将军,千真万确。
我方细作已在关西核实。
听说是因大久保利通与西乡政见相左,设下宴局,诱其返程,趁机下手。”
“大久保利通竟如此贪权忘义,当此紧要关头,竟诛杀自家主帅,岂非自毁长城?”
“哈哈哈!关西贼众不过乌合之众,内斗至此,覆灭之日不远矣!”
“将军,西乡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猝然身亡,敌军必乱。
此等良机不容错过,应立即发兵西进,趁其混乱之际,一举荡平叛军!”
“说得对!眼下正是绝佳时机,或可毕其功于一役!”
幕府上下群情振奋,皆视此为扭转乾坤的契机,仿佛胜利已在眼前。
尽管此前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折损了数万精锐部队,但幕府内部并未因此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