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医凌然:开局神医系统激活 > 第78章 润物无声,星图微澜

第78章 润物无声,星图微澜(1/2)

目录

回到东南沿海的“特能办临床基地”,西北的风沙仿佛还留在衣领袖口,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苍茫气息。但莫非的心境,已如雨后初霁的天空,澄澈而高远。鬼哭峪的经历,萨仁阿婆的古老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他原本略显刚猛的医道。

他不再急于处理那些标榜“疑难杂症”的病例,反而更多地泡在基地新建的“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实验室”里,带着林涵玥和几名选拔出来的年轻骨干,将西北采集的“星苔”样本、萨仁阿婆传授的几种独特配伍,与高精度的生物能量探测仪、分子分析设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星苔”提取物在特定能量场下发出的、如同微缩星云般的荧光图谱,“它对那种‘寂灭能量’的吸收波段非常独特,或许能成为我们制作针对性防护或净化药剂的关键‘引子’。”

林涵玥熟练地操作着仪器,记录数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如果能找到人工培育或者合成其有效成分的方法,就能大规模应用了!”

王主任(如今已是基地传统医学部的负责人)也时常过来“串门”,起初还带着些学院派的审视,但当看到莫非将一根普通的艾条,通过精确控制燃烧温度和烟雾颗粒,在能量成像仪下引导患者紊乱的经络气机重新归于平和的演示后,他沉默了许久,第二天便抱来了一大摞他珍藏的古籍医案,表示要“重新学习”。

这种润物无声的改变,逐渐在基地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尊重数据,但不迷信数据;探索未知,但不忘古老智慧。年轻的医生们开始尝试在问诊时,不仅关注影像和化验单,也会细心体会患者的“气色”和“神采”;而年长的专家,则开始思考如何用现代语言,去阐释那些曾被斥为“迷信”的经验。

关于脑海中那幅残缺“星图”的信息,莫非只与雷厉和玄一道长进行了最高级别的沟通。

青城山方向,玄一道长亲自探查后,传回消息:他所在的道观后山禁地,确实有一处极其隐晦的天然能量节点,性质中正平和,与龙脉相合,历代先师皆在此静修悟道,从未发现异常。他猜测,星图标记的并非节点本身,而是可能隐藏在节点附近的、与“钥石”相关的线索或物品,需要特定机缘或方法才能触发。他承诺会加紧排查,并加强了山门戒备。

雷厉那边的进展则更加扑朔迷离。动用国家力量对星图上其他几个国内光点进行初步遥感探测和地质分析,发现这些地点要么是历史悠久的宗教圣地(如某些着名佛道名山),要么是地质结构极其复杂的无人区,要么……就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域下方。排查难度极大,且极易打草惊蛇。

“拜血教似乎很擅长利用这些‘灯下黑’的区域。”雷厉在加密通讯中语气凝重,“我们怀疑,他们可能通过控制某些商业实体,以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名义,在这些区域下方进行隐秘活动。南宫骅逃脱后,其麾下势力化整为零,更加难以追踪。”

线索似乎陷入了僵局。但莫非并没有急躁,他深知,对付这种潜伏极深的敌人,耐心有时比力量更重要。

这天,基地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患者是国内某顶尖互联网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年仅三十五岁,突发怪病:意识清醒,但身体机能以惊人的速度衰退,肌肉萎缩,器官衰竭,仿佛在短短几天内走完了数十年的衰老过程。最诡异的是,所有现代医学检查都无法找到病因,其细胞端粒长度甚至比同龄人还要健康。

公司动用了所有资源,求诊无门,最终通过某些渠道,辗转找到了莫非这里。

病房内,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技术天才,如今枯槁地躺在病床上,只有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不甘与困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