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归途漫漫,星火新生(1/2)
“青渊号”拖着残破的躯体,如同一位伤痕累累的巨兽,在寥寥几艘护航舰的伴随下,沉默地航行在返回地球的航道上。舷窗外,是永恒的星空,只是此刻望去,少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沉重。
舰内,气氛压抑而忙碌。大部分非关键区域电力已被切断以节省能源,只有必要的通道闪烁着应急灯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臭氧和淡淡的血腥气。
医疗舱成了最拥挤的地方。林涵玥躺在核心治疗仪中,依旧昏迷不醒,脸色苍白如纸,只有微弱的生命体征证明她还活着。苏晚晴守在一旁,眼眶通红,却强打着精神,利用舰上有限的设备和从“钥匙”传承中领悟的知识,为她进行着精密的能量梳理和神经修复。
“工匠”拖着一条临时固定的骨折胳膊,在“灰熊”的帮助下,抢修着舰船的关键系统,尤其是生命维持和推进引擎。“妈的,这外星杂种的能量腐蚀性真强,线路板都晶化了……”“工匠”骂骂咧咧,手上的动作却依旧稳定精准。
“灰熊”成了临时护工,用他没受伤的那只手,帮着分发食物和水,照顾其他伤员。这个糙汉子动作意外的轻柔,嘴里还念叨着:“都给我好好活着!回到地球,老子请你们吃满汉全席!”
“藤猿”因为机动装甲的保护,伤势最轻,负责在昏暗的通道间巡逻警戒,他那跳脱的性子也沉寂了许多,偶尔通过舷窗望向地球的方向,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山魈”的机械左臂彻底报废,临时拆卸下来,他本人也因内腑震荡需要静养,但他依旧坚持坐在舰桥的角落,如同沉默的礁石,用他完好的右手擦拭着陪伴他多年的战刃。
莫非是所有人中状态相对最好的,但“生命之源”的过度透支和精神上的巨大疲惫,也让他显得异常憔悴。他大部分时间都守在林涵玥身边,握着她的手,将一丝丝温润的能量持续不断地渡入她体内,维系着她的生机,同时也安抚着自己内心因惨烈牺牲而产生的波澜。他时常看着沉睡的林涵玥,回想起清源县那个充满药香的午后,恍如隔世。
当“青渊号”那布满创伤的身影终于突破大气层,缓缓降落在指定基地时,迎接他们的没有盛大的凯旋仪式,只有一片肃穆的寂静和无数双饱含泪水与敬意的眼睛。
地球,同样伤痕累累。月面基地的毁灭、全球能量场在木星之战时承受的恐怖负荷、以及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都需要时间去抚平。
团队成员被立刻送往最好的医疗中心进行深度治疗和休养。他们的归来,象征着人类文明的顽强,也带来了关于“收割者”和宇宙黑暗森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木星之战的胜利,代价巨大,但其意义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认知和发展轨迹。
1.“星火议会”的巩固与升华:经此一役,各国间的隔阂被真正打破,“星火议会”从一个应对危机的临时联盟,转变为一个更加紧密、权力更加集中的“地球文明联合政府”雏形。资源的调配、科技的研发、防御体系的建设,都将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
2.科技与能量的爆发式融合:基于“钥匙”传承、对“收割者”科技残骸的反向工程,以及木星之战的实战经验,人类的科技树开始了爆炸性的攀升。新一代的星舰设计、能量武器、防护技术、乃至初步的空间跳跃理论,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中。医疗领域,苏晚晴领导的团队,开始将能量医学大规模应用于战后创伤治疗和心理康复,取得了惊人效果。
3.“基石”节点的重新定位:莫非和林涵玥(在她苏醒后)开始重新审视全球的“基石”节点。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地球守护者,而是未来星际文明的能量根基和与宇宙沟通的桥梁。一个旨在修复、强化并主动管理“星链”网络的长期计划被提上日程。
4.“青囊之心”的传承与普及:莫非的理念——“青囊之心”,不再仅仅是少数人的传承。其核心思想(守护、共生、调和)被广泛传播,与能量医学基础、星际生存知识一起,成为了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新一代不仅拥有力量,更具备正确宇宙观和价值观的“星海青囊”
在漫长的恢复期后,团队成员也迎来了各自的蜕变。
林涵玥苏醒后,因祸得福,对“钥匙”传承的融合更加彻底。她不再仅仅是能量感知者,更成为了连接地球意志与人类文明的“星语者”,她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各种微弱信号(善意或恶意),并开始尝试与一些具有微弱意识的星际能量体进行初步沟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