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合作起步(2/2)
经过曾宁的协调,双方暂时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紧张的氛围始终没有消散。
在一次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基因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认为某种基因片段的调整可以增强人体对脑机接口的适应性。然而,曾宁和艾丽通过对个体样本的分析,发现这个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义体改造者。
“你们的样本选取存在偏差,导致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曾宁指着数据说道。
“我们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样本选取的,结论应该是可靠的。”科研负责人有些不悦地回应。
面对这样的分歧,曾宁深知不能退缩。她组织双方再次进行深入的讨论,从样本的选取标准、实验方法的细节,到数据分析的方式,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在讨论过程中,曾宁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脑机接口崩解问题的理解,以及个体差异在其中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她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让基因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科研负责人终于缓缓点头:“曾小姐,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重新调整实验方案,扩大样本的选取范围。”
听到这句话,曾宁心中微微松了口气,但她知道,这只是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小波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困难等待着他们。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更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双方在实验数据的解读、研究方向的微调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曾宁每天都在努力协调双方的关系,试图找到一个能让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
在又一次因为研究方向的分歧而陷入僵局时,曾宁看着疲惫又有些烦躁的众人,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找到缓解脑机接口崩解的方法,拯救人类文明。虽然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
艾丽在一旁点头表示支持:“没错,我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不能因为这些分歧就放弃。”
基因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们听了曾宁的话,也逐渐冷静下来。他们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内耗只会让研究陷入停滞。
然而,尽管大家都有继续合作的意愿,但研究思路上的差异依然像一道无形的鸿沟,横亘在双方之间。曾宁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弥合这道鸿沟,推动研究顺利进行。
在一个忙碌的午后,曾宁独自站在实验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繁华却又透着一丝压抑的城市景象。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忧虑。合作起步困难重重,研究思路的差异随时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她不禁自问,到底能否协调好双方,找到缓解脑机接口崩解的有效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