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平原微澜与冀州惊雷(2/2)
方晴心脏微跳,等小莲走远,才迅速取出那个小包。里面是几小包仔细包好的药材:有她一直短缺的、消炎效果更好的金银花,还有一小块极其难得的天然冰片(用于退热安神)!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小莲在冒着巨大的风险回报她!
她紧紧攥住药材包,指节发白。这份来自底层的信任和善意,像一道微光,照亮了她被袁府这座冰冷牢笼困锁的心。她必须活下去!为了这些需要她的人!她将药材迅速藏入袖中,步履沉重却坚定地走向自己偏僻的小院。每一步,都感觉有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窥视。
平原县衙,后堂。
油灯如豆,映照着刘备(陈默)温和却难掩忧色的脸。关羽手持《春秋》,丹凤眼微垂,红脸在灯下更显肃穆。张飞则有些焦躁地踱着步,丈八蛇矛的矛柄无意识地顿着青砖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桌案上摊着几份最新的信报,内容触目惊心:
“洛阳剧变!大将军何进于嘉德殿前被十常侍伏杀!”
“袁本初、袁公路兄弟率兵攻入皇宫,诛杀宦官,宫禁大乱!”
“西凉董卓前部吕布率铁骑已至谷门,董卓大军近在咫尺!”
“乱了!全乱了!”张飞猛地停下脚步,豹眼圆睁,声如洪钟,“大哥!这天下要大乱了!咱们这平原小县,怕是守不住多久!不如…不如咱们也拉起队伍,干他娘的!像那曹操一样,去争他一争!”
关羽放下书卷,抚须沉声道:“三弟,稍安勿躁。董卓入京,名为勤王,实为豺狼。天下英雄,岂能坐视?必有群起响应者。我等当静观其变,以待天时。”他的目光看向刘备,“兄长,平原虽小,乃吾等根基。民心初附,仓廪稍实。值此乱世,大义名分更显珍贵。兄长仁德之名,便是最大的资本。”
陈默(刘备)轻轻拿起那份写着“董卓大军近在咫尺”的简报,指尖感受到竹简的冰冷。曹操在陈留厉兵秣马,袁绍在冀州虎视眈眈,董卓正磨刀霍霍向洛阳…历史的巨轮轰然碾过,平原的平静即将被彻底打破。他那“仁德爱民”的护身符,在乱世中既是吸引流民的名望,也可能成为豪强觊觎的肥肉!
他放下竹简,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份温和宽厚,眼神却异常澄澈坚定,仿佛能穿透眼前的困境:“二弟所言有理,三弟之心,备亦深知。然,根在民,本在德。董卓暴虐,其行必不久。天下汹汹,英雄逐鹿,非仅凭血气之勇。吾等当固守平原,深修内政,广积粮草,勤练士卒,以待…天命所归之时。民心所向,方为真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和令人信服的笃定。这并非虚伪的表演,而是陈默融合了刘备本尊的仁厚与自己现代人对“群众基础”和“积累实力”的理解,所做出的最务实决策。
关羽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脸上流露出深切的认同。张飞虽然还有些不忿,但对大哥的信任压倒了一切,他挠了挠头,瓮声道:“大哥说得对!听大哥的!俺这就去校场,再操练操练那群新兵蛋子!”说罢,提起蛇矛,风风火火地出去了。
陈默看着张飞的背影,轻轻吁了口气。平原的安稳时日无多了,他必须加快步伐。招募流民屯垦、暗中联络周边中小豪强、打造兵器甲胄…这些工作,都需要在“仁德爱民”的幌子下,更加高效隐蔽地进行。他拿起笔,在另一卷空白竹简上,开始勾画下一步的计划图,目光沉静如水,仿佛在绘制乱世中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