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苏安的决心(1/2)
科举制?
雍帝和钟云看着这两个词都有些稀罕,不太理解苏安说的是什么意思。
“苏安,你细细说来,这科举制究竟是何章程,与以往的察举有何不同?”
苏安整理了一下思绪,用最简单的方法向雍帝解释了一下科举制。
一并连乡试、会试和殿试甚至还是苏安印象中的童试都告知给了雍帝。
“科举科举,顾名思义,科就是由朝廷每年设立考试科目,举就是不再依靠官员的推荐,而是由朝廷设立考场。”
“让天下读书人,无论是士族豪门还是寒门庶民,皆可自愿报名参加,这才是以往的不同。”
“自愿报名?”钟云倒吸了一口凉气。
苏安轻轻点头,随即将所有考生的试卷一律糊名,又专人抄写,以文采定胜负的安全问题,一并告知给了雍帝。
说完安全问题后,苏安又继续说道:“陛下,一旦施行此制,天下官员皆由陛下亲设的科举选拔而出!”
“他们不再是官员的学生,而是天子门生。”
“他们的功名是陛下所赐,感念的是陛下的知遇之恩,忠于的是陛下本人,如此一来,政令何愁不通?皇权何愁不固?”
苏安说完,只觉得口干舌燥,眼神四处看去。
而钟云连忙端上一盏茶递给苏安。
苏安接过之后,微微颔首:“谢殿下。”
“老师客气了。”
而雍帝这边,一直在喃喃自语:“天子门生..天子门生...”
对他来说,这不只是一个选官制度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重塑了君臣关系,强化中央集权的好计策啊。
可是,一想到大雍目前的状况,雍帝的脸不由得变得苦涩下来。
苏安看着雍帝转变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愣,这科举制对朝廷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啊。
不然不会流传这么多年,且一次比一次完善。
“陛下?”苏安小心翼翼的喊了一句。
雍帝听到之后,有些无奈的看向苏安:“苏安啊,你说的这些朕都清楚,可是....”
“唉。”
这态度,苏安更疑惑了,而钟云此时站了出来:“老师,大雍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搞老师所说的科举制。”
“虽然这段时间老师平定了上阳城的天花和长湖城的灾情,替大雍避免了很多损失,但国库依旧羸弱,军费开支也大,恐无力开展这科举制。”
雍帝揉了揉太阳穴,接过话头:“苏安,你所说的科举制,朕一听便知道是千古良策,若能实施,必能强国,然推行此制,并非一纸诏书便可成事。”
说着,雍帝便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疆域图面前,沉声道:“开设考场,从京城到各州府,需要场地,需要大量官吏组织、监考、阅卷。”
“然而,考试需要大量的布匹来支撑,朕总不能让学子乃至官员们用竹简去识文断字。”
“还有你所说的糊名、誊录,更需要大量的识文断字之人,而这一切,都需要钱,大量的钱。”
雍帝转过身看向苏安:“如今国库极为空虚,朕恨不得一枚铜钱掰开两半来花,各地官员也心思各异,现在的大雍,不支持如此复杂的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