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家一起发力(2/2)
窗外,世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向混乱的边缘。夏微被母亲曾源牢牢地“钉”在了家里,那道门仿佛成了她与世界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屏障。
尽管她自觉身体早已痊愈,骨子里那份属于年轻人的躁动能轻易点燃,但在母亲忧虑的目光下,她也只能将这份无处安放的精力,尽数倾注在方寸之间的电脑屏幕上——为那个不可知的未来,筑起一座属于她的小小“堡垒”。
快递员的身影成了这个特殊时期最令人心跳加速的风景线。
每当引擎声在楼下响起,夏微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直到沉重的脚步声停在自家门前,响起笃笃的敲门声。她几乎是屏着呼吸,以最快的速度开门、签收,再将那些沉甸甸的、印着不同logo的纸箱拖进玄关,唯恐慢了一步,那点脆弱的秩序就会崩塌。
玄关,早已不复往日的整洁,如今更像一个微型仓库。纸品堆成了小山:20箱卷纸像粗壮的树桩垒在墙角;20箱抽纸的包装洁白崭新,散发着淡淡的木浆气味;5大箱婴儿纸巾柔软如云朵;50袋湿纸巾鼓鼓囊囊,带着消毒水的冷冽气息;20卷洗脸巾整齐地码放在最上层。属于女性的隐秘保障被郑重其事地码放在最里侧:20箱卫生巾、20箱护垫、20箱安睡裤,以及300条一次性内裤,像一列列等待检阅的士兵,无声诉说着对未来的审慎考量。角落里,100盒印着避字样的纸盒被小心地藏在其他箱子后面,这是她顶着母亲略带责备却最终默许的目光下的单——“万一……总有用处。”她在心里这样说服自己,也说服母亲。
衣物区则充满了更踏实的温度感。男女袜子各200,棉质的、透气的,厚厚几沓;冬季加绒袜,男女各100双,毛茸茸的手感带来暖意。毛绒鞋和毛绒家居服,每人三套,蓬松柔软,像随时能拥抱身体的温暖云团。加厚毛衣,男女款各30件,高领的、圆领的、开衫的,占据了另一个角落,厚重的羊毛气息弥漫开来。
保暖内衣是全家人的盔甲,每人三套基础款,紧实贴身。而目光落在孩子们的小小衣物上时,夏微的眼神变得格外柔软。她仔细地摩挲着那些细小的保暖内衣,不同尺码各备了两套,从她现在穿得正合适的,到明显大上一号、两号的。
“总要长大的……”她低声自语,指尖拂过那些空荡的袖管和裤腿,仿佛已经看到孩子们在未来的寒冬里拔节生长,这些衣物是为他们预留的生长空间,像为小树预留了伸展枝桠的土地。
最后一个巨大的包裹被拖进来,封箱胶带绷得紧紧的。
夏微靠在堆积如山的纸箱堡垒上,额角沁出细汗,胸口微微起伏。环顾四周,目之所及皆是囤积的“安全感”——冰冷的数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物资壁垒。
这壁垒暂时隔绝了窗外的喧嚣与未知的恐惧,将她和孩子们包裹其中。
空气里混杂着新纸张、新布料和塑料包装膜的气味,有些刺鼻,却奇异地让她那颗悬着的心,落下了几分。只是,看着那几乎要堵到天花板的纸箱,再看看手中最后一个未拆的包裹,一丝茫然还是悄然爬上心头:这些,真的够了吗?在真正的凛冬降临之前,她还能为这个小小的避风港,再添上一些保障
指尖拂过冰冷的金属货架,夏微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扫描着这片物资的荒漠。心念微动间,刚刚搜罗的“战利品”——小山似的儿童零食、色彩斑斓的玩具、厚厚一摞成长书籍——瞬间消失,被无声无息地吞噬进她体内那个恒定的、静谧的异度空间。
没有片刻喘息,她转身便扎入了下一片货区。目标明确,动作迅捷得近乎本能。
“安安的口粮,绝不能断。”这个念头像钢印烙在心头。
婴幼儿奶粉区是她此行的重中之重。指尖在罐身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她像最严谨的工程师,精确地垒起了通往未来的阶梯:各三十罐。冰冷的金属罐体在空间角落里沉默地筑起一道高墙,那是安安未来几年安稳的基石。
囤积生存物资是本能,但孩子的世界不能只有生存。想到两个小家伙可能被长久地困在安全却狭小的空间里,夏微的心便揪紧了。“能让他们只剩下恐惧和等待。”
她疾步走向电子区,两台大容量、可离线存储的投影仪被果断收入囊中——那是通往无数光影故事的窗口。
紧接着是画板、水彩笔、蜡笔……各色十套,A4纸与画纸沉甸甸地各搬了两大箱,橡皮泥和手工玩具套装也毫不手软地各拿了二十套。
学习用具,二十套整整齐齐码放进去。这些不是简单的物品,是她为孩子竭力保存的“色彩”与“可能”。
故事书更是精神食粮的重镇。能发声讲故事的早教机十台,普通的故事绘本、儿童文学经典……她目光如炬,确保每一种都至少掳走一本,在空间的书架上形成一个小小的童书馆。最后,她的目光投向了更严肃的领域:野外生存指南、急救手册、基础机械维修……这些厚重的工具书被她郑重地请入空间。在不确定的末日里,知识是另一种武器。
紧绷的神经也需要松弛的缝隙。她走向文学区,手指在书脊上快速跳跃,各种体裁的小说——厚重的长篇、精巧的短篇——被迅速筛选,最终凑足了五十本,像收拢了五十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空间无声地接纳着这一切,仿佛一个无底洞。夏微抹了把额角并不存在的汗,环顾四周,货架已空了大半,这只是漫长储备之路的一小步,但每一步,都在为那个脆弱的“家”,增添一分在末日中挣扎下去的底气。
短短一个月,97万巨款竟已消耗殆尽,只留下空荡的银行账户和一纸沉甸甸的装修清单。金钱在末日倒计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夏微知道,必须争分夺秒,将承载着过往生活的旧宅尽快变现——每一分钱,都将是未来生存的基石。
视线投向新家,这处倾尽所有打造的“方舟”。286平方的空间被精心分割,六间卧房,每间25平方,格局简洁而实用,承载着八口人未来的日日夜夜。厨房有36平方,两个储物柜倚墙而立,中间簇拥着一台巨大的冰箱——三间卫浴,占地30平方,50平方的客餐厅。
而房间安排,夏微与丈夫的房间放着安安的加宽婴儿床
芝芝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门后藏着女孩的私密与成长,也预留着未来与妹妹共享的陪伴。
夏阳夫妇、夏阳的岳父母、林亦博的父母、夏微的父母……四对长辈夫妇各自占据一隅。
而书房,成了夏阳和林亦博的精神锚点。那台高配的游戏电脑,硬盘里塞满了离线视频、电子书、生存资料,当然还有他们最喜欢的单机游戏——这是他们为漫漫长夜和无尽孤寂准备的“精神食粮”。
两个赠送的宽阔阳台,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使命。不再是赏景的露台,而是生存的能源前线。深色的太阳能发电板整齐铺开。
角落里,一排排绿植和花盆倔强地生长着,嫩绿的枝叶在冰冷的钢铁与水泥间探出头来。
这点滴的绿意,是末日灰暗中不可或缺的生命象征,是绝望里不肯熄灭的希望火种。夏微抚过一片新叶,指尖传来微弱的生机——这,也是需要守护的“未来”。
夕阳的余晖在新房的空寂走廊里拉出长长的影子,夏微独自徘徊了一下午。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墙壁,脑海中翻腾的却不是对新家的憧憬,而是一张张无形的、亟待填补的物资清单。药品、净水片、应急工具……每一个空缺都像张开的嘴,无声地吞噬着所剩无几的安全感。
“钱,需要更多的钱。”这个念头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越收越紧。积蓄耗尽,旧宅待售,远水解不了近渴。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焦虑。绝路?不,她还有一副嗓子,一部手机——那是她曾经的战场。
曾经让她安身立命的主播身份,因安安的降生而沉寂多时。此刻,为了襁褓中的孩子,为了这一大家子在末日洪流中能多一分存续的筹码,她必须重拾旧业。没有预告,没有预热,她就在这尚弥漫着装修气味的新房里,毅然按下了直播键。
镜头亮起,熟悉的界面,却是不再熟悉的语境。她竭力压下眼底的疲惫与忧虑,调动起尘封的“营业模式”,笑容依旧明媚,声音依旧清亮,仿佛窗外并非暗流涌动的末世前夕。
观众们涌入,打趣、互动、礼物特效闪烁……虚拟的热闹像一层薄薄的糖衣,包裹着内里冰冷的生存诉求。
当晚十点,屏幕暗下。喧嚣褪去,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夏微的眼神却异常清醒。后台显示的数字——一千块。这微薄的“战利品”,在往昔或许只是一餐饭、一件衣,此刻却重逾千钧。她没有丝毫犹豫,抓起外套便融入了城市的沉沉夜色。深夜的药店,灯光惨白而清冷。
她辗转三家,像一个精明的猎手,用这来之不易的一千块,精准地换取着生存的筹码:抗生素、止痛药、消毒水、纱布、基础慢性病药……每一盒、每一瓶都轻飘飘的,却又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走出最后一家药店,手中的袋子依旧显得单薄,这点药品,在可能降临的灾难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她的脸庞,疲惫的身体渴望休息,但心中的警钟却轰鸣不止。夏微攥紧了药袋,望向无星无月的夜空。
一千块,只是一个开始。这点微光,远远不足以照亮前方的黑暗。她抿紧嘴唇,眼中是困兽般的决绝——明天,太阳升起时,她必须再次坐到镜头前。
为了那些药架上还空着的格子,为了需要守护的人,她必须继续战斗,在虚拟的打赏与真实的生存之间,挣出一条血路。
日子在指针的飞速旋转中悄然滑过,距离那场被预测的“末日天气”仅余三个半月。夏微和家人们像拧紧的发条,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
这两个月,直播间的灯光成了弟媳和夏微的第二个太阳。她们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明亮,屏幕前努力展示着笑容与商品,终于换回了沉甸甸的五万元进账。
厨房里,两位父亲的身影从未缺席,锅碗瓢盆的协奏曲是他们无声的坚持,为奔波归来的家人守住一份暖意。夏阳和林亦博更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辛劳也凝结成了两万块的回报。每一分钱,都像一块小小的基石,被小心翼翼地垒砌在生存的希望之塔上。
这天,夏微刚结束一场口干舌燥的直播,揉着发酸的脖颈,手机就突兀地震动起来。是中介。一个带着尘埃气息的词跳入脑海——老房子。终于,有人对那座承载着旧时光、如今却成了关键筹码的房产,投来了目光。
下午,中介领着一对男女如约而至。
男人戴着精致的金丝眼镜,举止间透着几分儒雅;身旁的女士体态丰腴,衣着考究,眉宇间有着不容置疑的主见,看起来像是母子。他们沉默地打量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手指划过落灰的窗台,目光审视着略显陈旧的家具。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期待和审视。女士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微微颔首。
价格很快敲定,七十万——一个在往日或许值得商榷,但在倒计时的阴影下显得格外实际的数字。交房办手续的日子,就定在七天后。
送走看房客,夏微独自站在空旷的老屋里。七十万……这笔钱如同冰凉的潮水,瞬间冲散了些许卖房的复杂情绪,旋即又被更庞大的焦虑淹没。
三个半月!她心中默念着这个数字,像警钟在胸腔里沉重地敲击。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物资清单在脑海中疯狂拉长:密封的水源、耐储存的食物、应急的药品、坚固的庇护、抵御极端天气的装备……每一个项目都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吞噬着有限的资金和时间。
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无人知晓那逼近的、足以颠覆一切的阴霾。她深吸一口气,老房子的尘埃味混合着未来的铁锈味钻入鼻腔。时间,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她必须更快,更精准,把每一块“基石”,都垒在悬崖边上最需要的位置。
这三个半月,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夏微凝视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在这世界彻底沉沦之前,她要为家人抓住最后一丝美好。海蓝市,那座传说中碧海蓝天、物产丰饶的滨海城市,成了她心中最后的目的地。她要带上安安和芝芝,还有两边的爸妈们,来一场倾尽全力的告别之旅。
“好好玩几天,”她在心里默默计划着,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凉的玻璃上划过,“在末日吞噬一切色彩之前。”这念头带着一丝悲凉,却也燃起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相机和手机必须塞满内存卡,要拍下安安在金色沙滩上奔跑的稚嫩身影,拍下芝芝第一次被海浪轻吻脚丫时惊奇的笑脸,拍下父母们沐浴在夕阳余晖中舒展的皱纹。
这些影像,将是未来黑暗岁月里最珍贵的灯火,是留给安安长大的证明——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也曾如此辽阔、明媚、令人心醉。
不仅如此。夏微的思绪转向了海蓝市闻名遐迩的馈赠。听说那里的水果甘甜如蜜,价格却低廉得惊人;海鲜更是堆满码头,新鲜肥美,价钱如同寻常的青菜萝卜。“必须去!”一个念头在她脑中清晰无比。她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将那些饱满的芒果、清甜的椰子、活蹦乱跳的鱼虾蟹贝,统统收入她那神秘的空间里。那是她们未来在废墟之上,维系生命与舌尖慰藉的宝贵储备。
想到未来或许还能在阴暗的庇护所里,为孩子们剥开一颗来自“过去”的甜美橘子,或是煮一锅鲜香的海鲜汤,夏微的心头就涌起一股踏实的暖流。这份对未来的期许,让她此刻的行动充满了力量。
决心已定。夏微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指尖飞快地在屏幕上跳跃,一条带着不容置疑分量的信息发送到了所有家人的终端:
“所有人,今晚务必回新家集合。有重要安排。”
当夏微将精心规划的海蓝之行铺陈在家人面前时,空气瞬间凝滞了。长辈们的眉头,像被无形的线骤然勒紧。积蓄的压力、物资的匮乏、末日的阴霾,早已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现在?去旅行?”夏父率先开口,声音里是难以置信的紧绷,“钱!每一分钱都该换成粮食、药品、燃料!现在享乐,不是奢侈,是愚蠢!”夏母也忧心忡忡地附和,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是啊小微,外头乱糟糟的,花钱又冒险,不如……不如再等等?”
>预料中的反对并未让夏微动摇。她迎上父母焦灼的目光,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纷扰的沉静:“爸,妈,这不是单纯的旅行。这是……最后的光。”她顿了顿,目光温柔地落在摇篮里咿呀学语的安安和依偎在奶奶身边的芝芝身上,“末日之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我想在黑暗彻底降临前,让孩子们的眼睛里,装满大海的蓝,阳光的金,让他们的小手触摸过真实的沙滩,让他们的笑声被真正的海风带走……这些画面,这些记忆,会是我们在未来废墟里,能捧给她们的、最珍贵的‘粮食’。它们能告诉安安和芝芝,世界……曾经如此美丽过。”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而锐利:“而且,海蓝市的水果堆积如山,海鲜便宜得像白捡!这不是享乐,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囤货!我们能以极低的成本,把新鲜的阳光和海洋,直接搬进空间里!这是双赢!”
“最后的光”……“废墟里的粮食”……夏微描绘的画面,带着悲怆的诗意,击中了长辈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囤货的实用主义,又巧妙地拨动了生存的弦。反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和微微的颔首。
然而,夏母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她走到摇篮边,怜爱地轻抚安安柔软的发顶,提出了折中的智慧:“小微,你的心意妈懂。只是安安还太小,才三个月。外头终究不比家里安稳。能不能……再等两个月?”她抬眼,目光里是为人母的谨慎,“等到末日前一个月再去。那时安安满五个月了,身子骨硬朗些,小脑袋也能多认识点东西,多记住点颜色和声音。安全,也更有意义。”
夏微凝视着女儿懵懂却明亮的眼睛,心下一片柔软。母亲的话不无道理。五个月的安安,感官会更敏锐,更能“参与”这场告别。“好,”她最终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那就提前一个月。让安安用更明亮的眼睛,记住这个世界的样子。”
决议落定,短暂的温情瞬间被更大的紧迫感取代。三个半月的倒计时,仿佛被无形的手猛地拨快了一格。“打仗!”夏父低吼一声,眼中再无犹豫,只有破釜沉舟的决绝。无需更多言语,整个家庭立刻重新投入了那场永不停歇的生存战役——争分夺秒地搞钱,如饥似渴地囤货,每一个动作都像在末日时钟的滴答声里,拼命凿刻着生存的缝隙。
接下来的两个这月,曾源的身影几乎与晨曦同出,与暮色共归。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蚁,执着地穿行在熟悉又陌生的山野间。每一次归来,都带着沉甸甸的“战利品”。生火的希望被她一捆捆、一袋袋地拖回:三十个鼓鼓囊囊的粗布口袋,塞满了干燥易燃的枯枝、脆响的落叶、以及劈啪作响的干透竹篙;二十捆劈砍整齐、锯成均匀一尺长短的硬木树干,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整齐地码放在避雨的屋檐下,那是未来漫长寒冬里,维系生命温度的火种。餐桌上的绿意,也源自她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沾满泥土的裤腿。山野的馈赠在她指尖汇聚成小山:五十多斤的折耳根,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根茎特有的韧劲,被仔细地清洗、晾晒;鲜嫩翠绿的鹅脚板野菜,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还有一丛丛带着辛辣气息的野葱,像绿色的星星,点缀着这座微型的“食物山丘”。这些不起眼的野菜,在未来,将是维系健康、补充维生素的宝贵源泉。
生存的补给线,并非只有曾源一人支撑。夏阳的老丈人,这位沉默却行动力惊人的亲家,送来了沉甸甸的蛋白质保障:整整五十只处理得干干净净、泛着冷鲜光泽的鸡只,以及三百枚圆润饱满、象征着生命延续的鸡蛋。这份厚礼,足以支撑家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营养需求。紧随其后的,是色彩鲜艳、饱含大地精华的时蔬:红艳似火的辣椒、饱满多汁的番茄、散发着奇异香气的春芽、以及紧实洁白的花菜,它们被装在一个个鼓胀的大口袋里,源源不断地拉进这个日益充盈的生存基地。每一次卸货,都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漫漫长夜,又添置了一盏微弱的、却不可或缺的灯火。
在公司里,夏阳和林亦博悄然扮演着别人眼中的“怪人”。朋友淘汰的旧单车,被他们如获至宝地拖回;公司废弃堆积如山的打印纸,被他们一摞摞拉出来,码放得整整齐齐;甚至后勤仓库门口丢弃的硬纸箱,也成了两人与手脚麻利的保洁阿姨“争夺”的目标。这些举动,在衣着光鲜的同事眼中,无异于异类。“哟,阳哥,林哥,又被嫂子断了粮饷,要靠捡破烂换烟钱了?”茶水间的哄笑声毫不掩饰地传来,带着几分戏谑和不解。
两人只是相视一笑,那笑容里藏着深海般的秘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念头在心底无声滚过。这些被弃若敝履的“垃圾”,在他们眼中,是末日废墟上的“黄金”——当道路被坍塌的钢筋水泥彻底堵塞,轻便的单车将是穿梭死城的幽灵;那些看似无用的废纸,揉一团便是绝佳的火引。
周末,两人更是深入荒芜的郊野山林。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绿色的生机。锄头挥落,泥土翻飞,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植物被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有带着零星野花的小草,有挂着青涩果实的幼苗,更多的是夏微特意叮嘱的药用植物——叶片宽厚的茼蒿,根茎虬结的三七……这些不起眼的绿色生命,承载着未来伤痛时的一线希望。
当两人风尘仆仆地将这些沾着泥土芬芳的“希望”运回家,夏微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二话不说,一手一个,将丈夫和姐夫拽进了那方神秘的空间。“种下!全部种下!”她的命令干脆利落,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空间里的土地仿佛带着微光,两人立刻化身农夫,挥汗如雨地将一株株植物安顿进松软的土壤。
看着这些移植的植物,夏微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空间的奇异是否能保证它们百分百存活?她不敢赌。意念微动,那神奇的灵泉水被引出一缕,小心翼翼地稀释了两滴,融入清水中。她如同最虔诚的祭司,将这蕴含着微弱却磅礴生机的“神水”,均匀地浇灌在每一株新种的植物根部。土壤仿佛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叹息,嫩叶似乎也在无人察觉的瞬间,挺直了一丝腰杆——那是生命在汲取超越凡俗的力量,为了在未来的死寂中,倔强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