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庄园夜宴与认知迷雾(1/2)
亚历山大·斯特兰奇的私人庄园坐落在硅谷边缘一片隐蔽的山丘上,远离主干道的喧嚣。当林灿乘坐的黑色轿车沿着蜿蜒的私家道路驶近时,透过车窗,他看到的更像是一座极简主义的现代艺术馆,而非传统的豪宅。低矮的平层建筑线条冷硬,巨大的落地玻璃映照着夜空与山下的点点灯火,充满了一种疏离的未来感。
出示电子邀请函,经过严格的安保检查(包括一道不起眼的生物频谱扫描),林灿在一位面无表情的管家引导下走入庄园内部。沙龙设在一个挑高近十米的宽敞客厅,已经有不少宾客在场。人数不多,约二十人左右,但气氛与常见的硅谷派对截然不同。没有喧闹的音乐和浮华的寒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内容似乎都围绕着量子计算、神经接口、基因编辑等最前沿的领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智力上的高度紧张感。
林灿迅速扫视全场。宾客中既有穿着休闲、眼神锐利的典型极客,也有几位气场沉稳、看似来自东海岸金融或政治圈的人物。雪莉·杨也在场,正与一位白发老者交谈,看到林灿进来,对他微微颔首示意。
他的“微表情分析”被动技能全开,捕捉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细微反应。大多数人对他的到来只是投来短暂而审视的一瞥,便继续自己的话题。但林灿注意到,在客厅角落,一个背对着他、站在巨大抽象画前的挺拔身影,在他进入时,肩膀有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那个身影转过身来。
亚历山大·斯特兰奇。
他看起来比照片上更显年轻,约莫四十岁,穿着合体的深灰色高领毛衣,面容俊朗,眼神却异常深邃,仿佛两口幽深的古井,能吸走所有的光线。他没有立刻走过来,只是隔着人群,远远地看向林灿,嘴角似乎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笑意。
林灿心中警铃微作。斯特兰奇的眼神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不像是单纯的审视或好奇,更像是一种……洞悉?仿佛自己这层“林博士”的伪装,在他面前变得有些透明。
“林博士,欢迎。”斯特兰奇终于迈步走来,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奇特的、能让人心神宁静的磁性,“我是亚历山大·斯特兰奇。很高兴你能来。”
“斯特兰奇先生,久仰大名。”林灿与他握手,力道适中,表情控制得恰到好处,混合着对科技先驱的敬意和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
斯特兰奇的手干燥而稳定,握手的时间比常规稍长半秒。“雪莉向我详细汇报了你们的技术,非常……引人深思。”他松开手,目光依旧停留在林灿脸上,“尤其是关于分布式训练中,那个解决梯度消失的‘非线性激活桥接’构想,很巧妙,甚至……有些超前。”
他精准地点出了耗子那份技术文档中,埋藏最深的一个“创新点”,也是逻辑陷阱的关键触发点之一。
林灿心中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感谢您的认可。那只是我们团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需要更多验证。”
“谦虚是美德,但过度的谦虚会掩盖真理的光芒。”斯特兰奇笑了笑,那笑容依旧让人看不透,“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灵感,促使你们团队想到用那种特定频率的谐振波来稳定梯度流?这似乎……偏离了当前主流学术界的几个优化方向。”
问题直指核心,且带着一种试探性的锐利。
林灿早已准备好说辞,引用了几个生僻的数学理论和早期神经网络论文,并结合耗子编造的“团队内部灵感碰撞”的故事,侃侃而谈,逻辑严密,滴水不漏。
斯特兰奇安静地听着,不时轻轻点头,但林灿注意到,他眼神深处似乎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失望?或者说,是某种预期未被满足的确认?
“很有趣的思路。”听完林灿的解释,斯特兰奇评价道,语气听不出喜怒,“或许,我们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更深入地探讨一下技术细节,以及……未来的合作可能性。”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指向客厅一侧通往露台的玻璃门。
林灿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点点头,跟随斯特兰奇走向露台。
露台宽敞,面对着漆黑的山谷,夜风带着凉意。远处硅谷的灯火如同铺洒在地上的银河。这里只有他们两人。
斯特兰奇倚在栏杆上,没有立刻谈论技术,反而问道:“林博士,你对‘认知边界’怎么看?”
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认知边界?”林灿谨慎回应,“您是指人类智能的极限?”
“可以这么说。”斯特兰奇望着远方,“我们依靠感官获取信息,通过大脑这个生物计算机进行处理,但我们的处理能力、信息接收带宽,都存在天然的、生理上的上限。这就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真正触及和理解其全貌。”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哲学家般的沉思,与他科技巨头的身份有些违和。
“所以,才有了人工智能,为了突破我们自身的认知边界。”林灿顺着他的话题说道。
“人工智能……”斯特兰奇轻声重复,转过头,那双深井般的眼睛再次看向林灿,“它或许是工具,或许是阶梯,也或许是……新的边界本身。关键在于,谁掌握了定义和攀登这架阶梯的资格。”
他的话充满了隐喻。林灿感觉斯特兰奇似乎在透过“林博士”这层身份,审视着他更深层的东西。
“资格由实力决定。”林灿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平静,“技术、资本、执行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