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人皇之道(2/2)
“因此,臣于那《封神演义》稿中曾见,上古圣王,功行圆满之日,便是其超凡入圣之时。”
“陛下可记得黄帝?史载其于鼎湖乘龙白日飞升,百官后宫追随者七十余人!此非虚言啊!”
“正是其修持‘人皇之道’至大成之境,以大功德、大愿力为基,得天地认可,方能驾驭龙驾,直上九天!”
“其神念精神,与这磅礴的江山气运、万民信仰相合,于冥冥之中成就至高神位,与社稷同休,与万民同运,永享尊崇!”
“此等成就,远超那些避世独善、逍遥自在的散仙之流,乃是堂皇正大、泽被万世的至高正神之道!”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在赵佶心头轰然炸响,又似在他面前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境界的宏伟大门。
他一直以来苦苦追求的长生不死、羽化登仙,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遥不可及,且与他帝王身份多有扞格。
而王伦此刻描绘的这“人皇之道”,竟是与他身份完美契合的道路!
不需要放弃皇位,不需要忍受清修之苦,只需要做好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治理天下,造福万民,便能积累无上功德,甚至有望如黄帝一般,功成飞升,或于身后成就与国同休的至高神位!这简直是为他赵佶量身定制的“通天法门”!
刹那间,赵佶只觉得豁然开朗,多日来的迷茫、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憧憬。
“依卿所言!朕该如何修行这‘人皇之道’?”
赵佶迫不及待地追问,身体都不自觉地前倾,几乎要离开座榻。
王伦心中一定,知道火候已到,便肃然整衣,郑重奏对。
“陛下,人道昌明,即是天道彰显。修行此人皇之道,首重‘功德’。陛下需以古之圣王为楷模,效仿其德政,身体力行。”
他一条条清晰地阐述开来。
“其一,勤于政事,明察秋毫,亲贤臣,远小人,使吏治清明,狱讼无冤,此乃稳固国本之基;”
“其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实,此乃积蓄国力的源泉,亦是万民感念的根基;”
“其三,兴修水利,赈济灾荒,泽被苍生,彰显仁德,此乃凝聚人心、汇聚愿力的关键;”
“其四,教化天下,尊贤重士,修撰典籍,弘扬正道,使文教昌盛,礼乐蔚然,此乃文明传承,功德流芳之举。”
他略作停顿,又补充了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此外,陛下可效仿古礼,定期于南郊举行祭天大典,昭告天下陛下励精图治、修行皇道之心,同时也可下旨命各地官府整修忠烈祠、先贤庙,引导百姓感念历代为国为民者之功德。”
“陛下需知,这万民之心念,如水滴石穿,汇聚成河,便是滋养陛下‘人皇之道’根基的无穷愿力,是助陛下沟通天地、成就圣王功业的无上资粮!”
赵佶听得心潮澎湃,双目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德被天下、万民景仰,最终功成飞升,或成就如黄帝般不朽神位的辉煌景象。
这条道路,既满足了他对长生成仙的渴望,又与他一向自诩的文艺修养和圣主情怀不谋而合,甚至能青史留名,可谓三全其美!
“善!大善!”赵佶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满是兴奋与决断。
“王卿真乃朕之张良、诸葛,解朕心中之大惑也!那些方士之言,修仙之术,终究渺茫难凭,而卿所献之‘皇道’,方是朕之正途,是契合朕天子身份的无上法门!朕当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