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文化阵线新局,四小时筑舆论之魂(2/2)
他们自己内部可不像咱们经历了几千年改朝换代,积累下来了无数精神文明财富,最终形成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共识,人与社会的责任利益,人与国家的权利和责任等观念。
在还没实现内部融合、整合、妥协形成共识之前,就通过弱肉强食的强盗手段,将矛盾转移出去了。
但实际上他们精神文明里的缺憾一直存在,所以总不能因对方物质方面发达,就爱屋及乌的将一切都引入,然后让瘸腿的取代完善的吧?
所以现在有了一大群未来的圣贤给科技和实业助力,让这片土地物质方面赶上来并超越。
但同时也要通过文化论战的方式,将闪光点吸收,将糟粕赶出去,让极度媚外思想无处藏身。
而眼前这些觉醒了丹心的师生、这些充满干劲的编辑、这些渴望改变的百姓,就是铸魂的砖石。
……
天亮之前的两个小时,沈默亲自带着师生、编辑记者们一起,用升学学校内四个小时的时间,分别写出了无数的稿件。
上辈子活在信息化的世界,沈默见过、学习过的信息太多,而这些在他魂体凝实后都清晰浮现。
高屋建瓴之下,他给出框架大纲,然后师生、记者编辑们再经过争论、打磨,各个报刊、期刊的内容被丰富起来。
《科幻世界》十几篇一两万字的小短篇,那是最容易的;《科学世界》科普类的他给出一个生活中的物品,并列出小目标让学生们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释。
至于《中原科学》学术期刊呢,因为时间紧,就交给那觉醒丹心的师生们了,他们经过这段时间在神域内的教学工作,哪怕不用开设新学科新理论,光现有学科上的小进步,就有一大堆了。
《燎原》文学杂志上,更是被师生、编辑们从各个角度,对神域审讯剖析后的散文、议论文感想,一篇篇雄文,足以给日渐西化的世界足够震撼。
《儿童故事会》和《中原少年》沈默将上辈子看过的小故事大纲告诉师生们,让他们做一番改头换面的大改,以达到符合向善、扶危救弱、团结互助、诚信友善等思想。
也就是《中原实业》麻烦点儿,还好有不少记者编辑去过淞沪的实业工厂采访,再加上神佑帮体系下的面粉厂、药厂、纺纱厂、织布厂、五金厂、玻璃厂、水泥厂,及最新的实验仪器介绍,才将内容填充起来。
他们所有人齐心协力,在法器静心、凝神等效果下,用法器内四个小时的时间,将所有刊物的第一期的样式、封面、稿件、排版等内容全部整理了出来。
这第一批第一期的稿件,全是对列强祛魅的内容,并定下了以后的基调,那就是对东西方文明重新解构。
以人民史观,人民价值观为核心,给《淞沪民声报》全体人员筑下根本之魂。
接着还不等天亮,就由阴神鬼差们将神域内的师生、神佑帮帮众、报社人员们的魂魄送回他们肉身。
阳间的报社工作人员苏醒后,直接分头行动,沪西的印刷厂机械开始轰鸣。
不等列强和各方势力对神佑帮,对陆神庙展开报复,沈默新的一轮反攻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