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79章 红汤煮沸省府天

第79章 红汤煮沸省府天(2/2)

目录

红月想了想,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省府不比断云寨,人心复杂,有自己人盯着确实稳妥。就按你说的办。”

当天下午,曹林从带来的十三名断云卫里挑了三个最沉稳的——一个叫张奎,擅长追踪打探;一个叫刘石,拳脚功夫扎实;一个叫周明,心思缜密,能记善算。

“你们的任务有三:第一,护好酒楼和红月姑娘的安全,遇事先别声张,飞鸽传书回断云寨;第二,留意省府的动静,官场、商场有啥风吹草动,都记下来;第三,别插手酒楼的事,更别暴露身份。”曹林压低声音嘱咐,“每月初一,我让人来取消息。”

三人沉声应下,换上了酒楼杂役的衣裳,很快就融入了忙碌的后厨,没人注意到这三个“杂役”的眼神格外锐利,走路时脚步轻得像猫。

接下来的几天,曹林留在省府,帮着红月处理酒楼的杂事。他让人在一楼加了十张桌子,又在二楼隔出两个小雅间,缓解排队压力;还教账房先生用断云寨的记账法,收入、支出、库存列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有食客抱怨等座太久,曹林就让人在门口搭了个凉棚,摆上茶水和瓜子,让排队的客人能歇脚;还有人说火锅太辣,他就让厨师推出了清汤锅底,用骨头和菌菇熬制,适合不能吃辣的妇孺。

这些细微的调整,让云寨楼的口碑更好了。有个江南来的商人吃了清汤火锅,赞不绝口:“没想到北境的厨子也能做出这么鲜的汤,比江南的炖盅还够味!”

红月看着曹林忙碌的身影,心里越发佩服。他不仅懂大的规划,连这些琐碎的细节都考虑得周到,难怪断云寨能在短短几年里变得兴旺。

临走前,曹林和红月核了账。开业五天,云寨楼净赚纹银八百两,按四六分,断云寨能分四百八十两。

“这才只是开始。”红月把银子递给曹林,眼里闪着光,“等天冷了,吃火锅的人更多,咱们再推出冬季套餐,肯定能赚得更多。”

曹林接过银子,却没带走,而是递给张奎:“这笔钱留着当你们的活动经费,打探消息需要打点,别省着。”

张奎郑重地接过来,藏进怀里。

离开省府那天,曹林特意绕到云寨楼门口看了一眼。排队的客人比前几天更多了,凉棚下坐满了人,小二的吆喝声、客人的谈笑声混着火锅的香气,在街面上弥漫开来,活像一幅热闹的市井画。

红月站在门口送他,轻声道:“路上小心,我让人把酒楼的账目按月送到断云寨。”

“好。”曹林勒转马头,“修路的事劳你多盯着,有困难就飞鸽传书。”

十三名断云卫跟上,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渐渐远去。曹林回头望了一眼,云寨楼的红灯笼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连接着北境的断云寨和南境的省府。

他知道,留下的三名断云卫会像三颗钉子,牢牢扎在省府的土壤里,将那里的风雨动静及时传回断云寨;而这热闹的云寨楼,不仅是赚钱的营生,更是一座桥梁,让北境的土豆、青菜、牛羊肉,顺着即将修通的水泥路,源源不断地走进省府的餐桌,也让断云寨的名字,在更多人的心里扎下根来。

马车里,曹林翻开红月送的账册,上面的数字还带着油墨香。他忽然觉得,这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比线膛枪的子弹更有力量——子弹能守住疆土,而这烟火气里的商机与信任,能让疆土上的日子,过得更热乎,更长久。

路在修,楼在火,人在忙。断云寨的故事,正顺着这红汤翻滚的火锅香气,往更远的地方蔓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