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82章 岁末盘账

第82章 岁末盘账(2/2)

目录

曹聪顿了顿,补充道:“这还不算铁器、布匹、肥皂这些存货,要是全换成银子,还能再加五万两。”

曹林敲了敲桌子,让大家安静:“有了家底,更要想好来年的路。明年,断云寨要干一件大事——把所有重要物资纳入管控。”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首当其冲是铁矿和硫磺矿。云州府、临江府境内的大小铁矿,要么咱出钱收购,要么跟咱签合同,产出的矿石必须卖给断云寨,不准卖给别人。价格按市价,童叟无欺,但规矩必须立死。”

众人愣住了,王管事忍不住问:“大当家,要是矿主不愿意呢?”

“不愿意?”曹林冷笑一声,“断云寨的铁器、火药能保他们平安开矿,他们凭啥把矿石卖给外人?真有不识抬举的,就让驻军去‘谈谈’,看看是矿石重要,还是小命重要。”

红月明白他的用意,轻声道:“铁矿是造武器、农具的根本,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省府那边,我会让父亲打个招呼,支持断云寨的章程。”

“好。”曹林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硫磺矿也一样,火器坊要用,不能落到流寇或不怀好意的部落手里。汞矿需求也不小,也要盯着,这东西能是子弹底火的必需品,也能制毒药,不能乱卖。”

他继续说道:“农业司明年要再开荒五千亩,多种红薯和棉花,红薯能当粮,棉花能织布;铁匠坊要加造线膛炮,争取明年造出二十门,骑兵旅和步兵旅各分一半;酿酒坊扩大生产,不光产断云烧,再酿些果酒,卖给省府的女眷。”

“还有建筑队,”曹林看向赵队长,“水泥路通到省府后,就去修连接各州县的支路,方便运货;售楼部的商品楼,明年再盖十栋,价格稍微降点,让商户和工匠都能买得起。”

红月忽然开口:“云寨酒楼想在临江府和清溪县城开分店,用断云寨的厨子和配方,您看行吗?”

“当然行。”曹林笑着说,“人员我来亲自培训,分店的铁器、瓷器从断云寨进,我让杂货铺给你最低价,利润还是六四分成。”

议事厅里的人都拿起笔,飞快地记着曹林的吩咐,算盘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岁末交响曲。曹聪看着这一幕,眼里满是欣慰——想当初断云寨刚起步时,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如今却能规划着掌控数州的物资,这都是曹林带出来的光景。

最后,曹林看向农业司的老李头:“开春后,把新培育的稻种分给各州县,教农户插秧,争取三年内让北境也能种水稻,不用再从江南运粮。”

老李头激动地站起来:“大当家放心!那稻种在温棚里试种过了,产量高,咱一定教会农户!”

散会时,天已经黑了,聚义楼外亮起了灯笼,映着雪地里一串串脚印。管事和账房们揣着新的指令,脚步轻快——知道了来年的方向,心里就有了底。

红月跟着曹林走到露台,寒风卷着雪沫子吹来,曹林下意识地把她往身边拉了拉。“今天听了账,才知道断云寨的根基这么稳。”红月望着远处的灯火,“铁矿和硫磺矿管控住了,就像握住了北境的筋骨,谁也动不了咱们。”

“光有筋骨还不够,得有血肉。”曹林指着聚宝市的方向,“让百姓有饭吃、有房住、有钱赚,才是最牢的根基。”

红月想起账册上的数字:二十五万两银子,足够买二十万石粮,够一万人吃十年;二十万斤余粮,能扛过任何灾年。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安稳日子。

“明年开了春,我让父亲把省府的铁器订单都给断云寨,”红月说,“也算帮你一把。”

“那我也让铁匠坊给你打一套最好的首饰,”曹林笑着说,“就用新炼的精铁,镀上银,比省府的金饰还好看。”

红月被他逗笑,眼角的余光瞥见账房们还在楼下核对数字,算盘打得噼啪响,声音在雪夜里传得很远。她忽然觉得,这算盘声比任何乐曲都动听——因为每一声里,都藏着断云寨的底气,藏着北境的希望,藏着他们俩共同的未来。

腊月二十九的最后一缕月光,落在聚义楼的匾额上,给“断云寨”三个字镀上了一层银辉。账册被锁进了银库,计划记在了心里,而明天,就是除夕了。等过了年,春风一吹,这些纸上的规划,就会变成铁矿里的钢、田地里的粮、道路上的车,变成断云寨越来越兴旺的模样。

曹林知道,管控物资不是为了垄断,而是为了安稳;攒下家底不是为了囤积,而是为了发展。当北境的铁矿只炼断云寨的铁,硫磺只造护家的火药,百姓的锅里都有断云寨的粮,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明白:断云寨的强,从来不是为了欺负谁,而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踏实,更长久。

雪还在下,但聚义楼的灯亮了一夜。账房们在核对最后的数字,曹林和红月在书房里画着明年的规划图,二叔曹聪在银库前加了两班岗。整个断云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为即将铺开的新局,做着最充足的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