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热闹的年味与待嫁时光(2/2)
大年初三,红月该回省府了。曹林派了二十名断云卫护送,马车里装满了给诸葛云天的年货:一坛十年陈的断云烧,两匹新织的云锦,还有温棚里摘下的新鲜青菜。
“婚房按你喜欢的样式装,家具都用梨花木,我让人去江南订做。”曹林叮嘱道,“嫁衣也在赶制,绣娘说要绣上龙凤呈祥,保证比省府的郡主嫁衣还好看。”
红月拉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别太铺张,简单些就好。”
“那可不行。”曹林刮了下她的鼻子,“我曹林的媳妇,婚礼必须隆重,要让你这辈子都忘不了。”
马车启动时,红月掀开窗帘,看见曹林站在寨门口,一直望着她远去的方向。她拿出那支钢笔,在小本子上写下:“三月初三,宜嫁娶。”
红月走后,断云寨立刻投入到婚礼筹备中。曹林让人把别墅区那套预定的别墅重新装修,院墙刷成朱红色,院门雕上花鸟图案;院子里挖了个小池塘,种上荷花,搭了九曲桥;屋里的地板换成楠木的,窗户装上彩绘玻璃,连卫生间都铺了防滑地砖。
裁缝铺的绣娘们忙得脚不沾地,红月的嫁衣用了十二匹云锦,金线绣的凤凰栩栩如生,光是裙摆上的珍珠就缝了一百颗;曹林的喜服是藏青色的,绣着龙纹,衬得他越发英挺。
陈七带着骑兵旅去草原挑选骏马,要找八匹雪白的马当迎亲马;赵虎让人赶制了二十个大红灯笼,每个都有一人高,要挂在从寨门到别墅的路上;农业司的老李头特意培育了反季的牡丹,说要在婚礼当天摆满院子,图个“花开富贵”。
最忙的是杂货铺,刘掌柜跑遍了周边州县,买回了红绸、鞭炮、喜糖,甚至从临江府弄来了二十盏琉璃灯,说要挂在新房里,晚上点亮了比星星还亮。
曹聪每天都去督查进度,看见工匠们给别墅贴金箔,忍不住念叨:“太破费了,太破费了……”嘴上这么说,眼里却笑开了花。
有天夜里,曹林去看婚房,工匠们正在挂最后一盏琉璃灯。灯光透过彩色玻璃洒下来,在地上映出斑斓的光斑,红月预定的梳妆台摆在窗边,镜子里能映出院子里的荷花池。
“大当家,您看这梳妆台,是按红月姑娘的身高做的,镜子能调角度,旁边还有小抽屉放首饰。”木匠师傅得意地说。
曹林摸着光滑的木面,仿佛已经看到红月坐在台前梳妆的样子。他想起第一次在断云寨见到她,她穿着月白长裙,翻看土豆样品时认真的模样;想起在云寨楼,她吃火锅吃得满脸通红,说要合伙开酒楼时眼里的光;想起除夕夜,她靠在他肩上看烟花,说“在哪都是家”……
“都弄好了,就等新娘子了。”曹林笑着说,心里像揣了个暖炉。
离春耕还有半个月时,所有筹备都已就绪。别墅门口的红绸挂了起来,迎亲的骏马拴在马厩里,嫁衣和喜服平整地铺在新房的床上,连喜糖都分装成了小红包,等着分给寨里的孩子。
曹林让人给省府送了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万事俱备,只待红妆。”
送信的断云卫回来时,带回了红月的回信,字迹娟秀:“已备嫁妆,即日启程。”
断云寨的空气里,除了春耕的泥土香,又多了几分甜蜜的期待。每个人都知道,这场隆重的婚礼,不仅是曹林和诸葛红月的喜事,更是断云寨的盛事——它意味着北境的根基更稳了,意味着断云寨与省府的联系更紧了,意味着这片土地上,将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安稳的日子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春风吹绿了断云寨的柳枝时,迎亲的队伍终于准备出发。曹林穿着崭新的喜服,骑在雪白的骏马上,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北境最浓的情意,去迎接他们的新娘。这场注定难忘的婚礼,正要在春暖花开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