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标准化的铁规矩(2/2)
孙二摸着铁牌上的字,忽然明白这规矩的分量。它不光刻在铁牌上,更刻在老匠头心里——是对人命的敬重,对战场的敬畏。
下午,诸葛红月带着商政司的人来验货。她没看造好的枪,先走到废料堆前,拿起根废枪管问:“这根差了多少?”
“一分三。”孙二老实回答。
诸葛红月点点头,让人记下:“废料按半价回炉,损失记在账上,但合格枪的工钱涨一成——不能让认真干活的人吃亏。”她又看向墙上的铁牌,对老匠头说,“大当家说了,这标准化不光用在造枪上,农具、纸张、甚至是bricks(她从一本西洋书上看来的词,指砖块),都得定规矩。”
老匠头眼睛一亮:“早该如此!上次给流民盖房子,泥瓦匠的砖有大有小,砌的墙歪歪扭扭,哪有咱这枪管结实?”
正说着,赵虎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举着个变形的弹仓:“老叔!这弹仓咋回事?打了两发就卡壳了!”
老匠头接过弹仓一看,发现弹簧的力度弱了半分,顿时沉下脸:“谁做的?让他来见我!”
负责做弹簧的学徒吓得脸发白,低着头说:“我……我觉得差不多就行,就少绕了一圈……”
“差不多?”老匠头把弹仓扔给他,“战场上卡壳,敌人会跟你说‘差不多’?去,把铁牌上的规矩抄一百遍,啥时候抄会了啥时候再上工!”
学徒拿着弹仓,红着眼圈去抄规矩了。赵虎在一旁看得直点头:“就得这么严!不然我铁骑营的弟兄,哪天栽在这‘差不多’上,哭都来不及!”
傍晚收工时,铁匠坊的烟囱里冒出笔直的烟——那是火烧得匀的缘故。孙二把今天合格的三十支枪管码齐,每支上都刻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狗剩则在账本上记下:“三月十五,合格枪管三十,废枪管三,弹仓合格五十……”
老匠头最后一个离开,锁门前又看了眼墙上的铁牌。月光透过破洞照在牌上,“误差不得超过半分”几个字泛着冷光,像在提醒着什么。他知道,这铁规矩定下来,就再也不能松——因为它护着的,是断云寨所有人的安稳日子。
夜里,铁匠坊静悄悄的,只有铁牌在墙上微微发亮。远处传来校场的操练声,和铁匠坊的铁规矩一起,在北境的风里扎下根来。谁都明白,这些尺子量出来的标准,卡出来的误差,终将变成最硬的底气,让断云寨的枪更准,路更稳,日子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