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46章 京畿风传夺嫡事

第146章 京畿风传夺嫡事(2/2)

目录

入夜后,短打汉子摸进城南的破庙。神像后藏着个油布包,里面有火折子、信纸和一小罐浆糊。他把指甲盖大小的纸片拓在信纸上,又凭着记忆补全细节,最后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龙椅,旁边用小字注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信写得差不多了,他从怀里掏出块蜡,把信纸裹成细条塞进中空的竹管,再用蜡封好。这竹管是听风司特制的,里层裹着防潮的油纸,就是泡在水里也不怕湿。

“明儿个一早走运河,三天准到断云寨。”他对着神像喃喃自语,把竹管藏进鞋底——那里有个夹层,是无数听风司密探用了十年的法子。

三日后的清晨,断云寨的议事堂刚开了窗,就有亲兵捧着个竹管进来:“曹哥,京城来的信。”

曹林正在看云州府的粮册,闻言放下笔,接过竹管。蜡封完好,他用指甲挑开,抽出里面的信纸。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虫子爬,却把东宫夜宴的细节写得清清楚楚:摔酒壶的时辰、被撤的禁军统领姓名、新上任的李嵩与三皇子的关系,连茶馆里听来的“米价涨两成”都记在末尾。

最显眼的是那个龙椅涂鸦,旁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注脚,用墨格外重。

“有点意思。”曹林把信纸递给秦先生,指尖在龙椅图案上敲了敲,“这李嵩是三皇子的岳丈,掌了禁军,太子那边能忍?”

秦先生眯眼看完,摸着胡须笑:“忍?怕是忍不了三天。太子党里有个户部尚书,是跟着先皇后陪嫁过来的老臣,明儿个保准会上奏折,参李嵩‘外戚干政’。”

“那三皇子呢?”曹林追问。

“三皇子手里有兵,”秦先生指着信上“添了二十个边军护卫”的字样,“他会说太子‘结党营私’,再让李嵩在禁军里抓几个‘太子的人’,打一顿,屈打成招。”

议事堂外,听风司的头目正在候着。曹林把信纸折好塞进怀里,对他说:“再派十个人去京城,不用探别的,就盯着粮价、禁军换防、官员任免,三天送一次信。”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多去茶馆、酒肆转转,老百姓的话,比奏折靠谱。”

头目领命刚走,秦先生就指着窗外:“你看,这京城的风,已经吹到咱们这儿了。”

窗外的晒谷场上,几个从京城逃难来的百姓正在翻晒谷子,嘴里念叨着“还是断云寨安稳”。远处的工坊里,织机声“咔嗒”作响,织的是要往江南运的新布——那里的商户也听说了京城的事,托人带信说“最近少发点货,怕路上不太平”。

曹林望着南方的天际,那里的云层很厚,像藏着无数秘密。他想起信里那个歪歪扭扭的龙椅,忽然觉得,这京城的夺嫡戏,怕是要比说书先生讲的热闹多了。而断云寨要做的,就是搬个板凳,慢慢看——看这两虎怎么斗,看这空子怎么钻,看这天下的风向,最终往哪吹。

风掠过议事堂的窗棂,带着北境的凉意,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躁动。曹林把那封信锁进木匣,里面已经存了七封来自京城的密信,每一封都记着些琐碎的事,却像一块块拼图,慢慢凑出一幅暗流涌动的图景。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那龙椅旁的注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引子——引着断云寨,一步步看清京城的虚实,也一步步,靠近那更广阔的舞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