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在华尔街反向收割那些年 > 第225章 认知锚点与集体潜意识的金融风暴

第225章 认知锚点与集体潜意识的金融风暴(1/2)

目录

∫符号陷入深度休眠,像一块耗尽的电池,只在陆川意识深处留下一个极其微弱的印记。反收割联盟失去了最直接的系统指引,但他们手中还握着“时间琥珀”和新获得的“时空结晶”,以及一路走来积累的经验与信念。

“下一个节点是哪里?”莉莉丝看着苏杭整理出的剩余“历史债务遗传节点”列表,上面还有四个光点在闪烁,其中一个格外黯淡,却透着不祥。

苏杭指着那个黯淡的光点:“根据∫符号休眠前最后传递的数据库残片分析,这个节点非常特殊……它不指向某个具体的历史金融危机事件,而是锚定在‘集体金融认知创伤’层面。可以理解为……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潜意识深处,对‘不确定性’本身的共同恐惧。它像一个黑洞,不断吸收并放大个体的焦虑。”

赵大爷嘬了嘬牙花子:“就是说,这回的毛病,不在账本上,也不在哪个倒霉蛋心里,而是在……大家伙儿的‘觉’里?”(注:此处赵大爷用了方言,意指“共同的潜意识里”)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陆川点头,神色凝重,“而且,这个节点因为其抽象性,与‘零号病人’的本体连接可能更紧密。处理不好,可能会直接惊醒它,或者引发大规模的……认知坍塌。”

所谓认知坍塌,形象点说,就是如果所有市场参与者潜意识里突然集体认定“股票永远会跌”、“货币毫无价值”,那么哪怕基本面再好,市场也会瞬间崩盘。这是一种基于集体信念的自我实现的金融末日。

没有∫符号的精确导航,他们无法再进行时空穿梭去“垂钓”具体的债务毒素。但他们必须稳住这个节点,防止“零号病人”利用它兴风作浪。

“我们得建立一个‘认知锚点’,”陆川提出了构想,“一个足够强大、足够稳固的正面信念核心,植入到集体的金融潜意识中,来对抗那种对‘不确定性’的深层恐惧。”

“认知锚点?”苏杭若有所思,“就像在惊涛骇浪里下一根定海神针?这需要巨大的能量和极其精妙的共鸣频率。”

“能量我们有,”莉莉丝指向“时间琥珀”和“时空结晶”,“里面封存着跨越时代的救赎与坚守。关键是……如何让它们与当今无数散乱个体的潜意识产生共鸣?我们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做一次精神疏导。”

赵大爷拍了拍他的行军锅:“那就熬一锅大的!一锅能让所有人都闻着点味儿,心里能踏实点的大锅饭!”

这个看似粗鄙的比喻,却让陆川眼睛一亮。

“没错!就是‘大锅饭’!不是指物质,而是指一种……共同的、温暖的、能唤起最基本安全感和信任的‘集体记忆’或‘集体象征’!”陆川的思路豁然开朗,“我们需要一个仪式,一个事件,一个能瞬间连接无数人心灵的场景!”

计划就此定下:他们要主动制造一个“认知锚点事件”。

目标,选定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瞩目的“美联储年度金融稳定报告发布会”。这本身就是一个会牵动全球市场神经、聚集了无数投资者潜意识关注的焦点事件。

他们的行动分为三步:

第一步,由苏杭负责技术攻坚。他需要利用“时空结晶”中蕴含的部分时间本质,结合京剧代码的稳定结构,编写一个超大规模的“共情共振程序”。这个程序不携带具体信息,只传递一种核心“情绪频率”——基于“时间琥珀”中那些救赎瞬间提炼出的“信任”、“耐心”与“希望”。

第二步,由莉莉丝担任“频率调谐师”。她需要在她庞大的占星和神秘学粉丝群体中,发起一场全球同步的“金融安心冥想”。这不是预测涨跌,而是引导参与者在美联储发布会开始前,共同观想一种稳定的、充满信心的未来图景,为苏杭的共振程序提供最初的精神“火种”和指向性。

第三步,也是最大胆的一步,由陆川和赵大爷在现实世界执行。他们要在华尔街的核心地带,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大楼斜对面的广场上,支起煎饼摊和行军锅,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万人煎饼宴”!免费向所有路过的金融从业者、游客、市民提供煎饼和赵大爷特制的“五味安神汤”(数据增强版)。他们要用人间烟火气,构筑一个最朴实无华却直指人心的“现实锚点”!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金融精英们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小丑的哗众取宠。媒体们蜂拥而至,等着看笑话。只有反收割联盟知道,这场看似荒诞的街头盛宴,是一场在认知层面的无声战争。

发布会当天,华尔街人头攒动。陆川的煎饼摊和赵大爷的汤锅前排起了长龙,浓郁的香气与金融区的冰冷格格不入。莉莉丝在她的工作室里,引导着全球数以万计的参与者进入冥想状态。苏杭躲在据点里,紧张地监控着数据流,准备启动共振程序。

当美联储主席走上讲台,开始宣读那份干巴巴的报告时,苏杭按下了回车键。

无形的共振波以莉莉丝的冥想群为初始节点,以“时间琥珀”和“时空结晶”为能量源,瞬间扩散开来!它巧妙地依附在全球金融信息网络上,如同一种良性的精神病毒,悄无声息地感染着每一个关注此事的投资者的潜意识。

与此同时,广场上,吃着热乎乎煎饼、喝着暖烘烘安神汤的人们,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放松的神情。这种最基础的、关于食物和温暖的满足感,与那扩散开的“信任与希望”频率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极大地增强了共振的效果。

美联储主席还在念着关于“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官样文章,但全球市场中,那种弥漫性的、无意识的焦虑情绪,竟然开始悄然回落。一些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正准备按下恐慌性抛售按钮的手指,鬼使神差地停顿了一下。一些原本打算收紧信贷的银行家,内心莫名地松动了一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